一作兼通讯,最新Nature系列综述:炎症性肠病药物开发的复杂性及其解决策略

2024-05-27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作者探索了减缓进展的因素,特别是IBD试验招募的下降,并评估了创新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重新配置试验设计、协调终点和将数字技术纳入临床试验。

炎症性肠病(IBD)由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组成,是一种复杂、异质、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其具有多因素病因。尽管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治疗进展,但单剂单克隆抗体和先进的小分子都达到了上限效应。因此,有必要确定新的靶点,开发配套的生物标志物。

从这个角度,法国南希大学附属医院Laurent Peyrin-Biroulet和英国圣乔治大学医院Sailish Honap等人研究了如何在临床前阶段利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组织工程技术。对于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物,作者探索了减缓进展的因素,特别是IBD试验招募的下降,并评估了创新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重新配置试验设计、协调终点和将数字技术纳入临床试验。在药物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利用机会,可以为更有效的治疗带来增量收益。相关工作以“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drug development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为题发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图片

【文章要点】

作者阐述了为解决IBD药物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复杂性和障碍所提出的策略,从临床前阶段的化合物检测到临床试验计划和监管批准。尽管在过去25年中取得了进展 多年来,粘膜愈合率(IBD的一个广泛接受的治疗目标,与改善的长期结果相关)已达到不超过30-40%的上限效应。这些现实要求所有利益相关者在IBD药物的发现和开发方面持续创新和精简努力(图1)。

图片

图1 IBD药物开发的挑战和机会

在制药行业中,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在药物化学和系统生物学中的指数级应用有可能识别新的治疗靶点,并在临床前阶段快速推进关键分子的开发。在早期药物开发中观察到的损耗率可以通过利用组织工程的发展来产生类器官或芯片上器官平台来补充现有的临床前模型来减轻。因此,IBD的未来治疗前景可能会从基于表型相似但生物异质性群体的临床医生驱动的治疗选择转变为根据患者的分子表型治疗患者的机器学习指导方法。推断整个IBD的共享分子模式可能促进更精细的分类和机制理解来识别关键节点。整合和应用IBD大数据的分析方法有可能更好地分层疾病异质性,提高成本效益,缩短药物发现和开发时间。询问纵向、高质量患者衍生的omic数据集的模型也有望发现治疗生物标志物,这将彻底改变药物开发,并为如何向患者提供许可治疗提供信息(图2)。

图片

图2 创新研究设计可提高IBD药物开发的效率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3-024-00953-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866, encodeId=6a8022068667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5bc93021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IBD#</a> <a href='/topic/show?id=2e6e6e0315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性肠病#</a> <a href='/topic/show?id=7aa28e732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药物开发#</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302, encryptionId=75bc930217, topicName=IBD), TopicDto(id=67031, encryptionId=2e6e6e0315d, topicName=炎症性肠病), TopicDto(id=87732, encryptionId=7aa28e73211, topicName=药物开发)],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May 27 15:18:09 CST 2024, time=2024-05-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IBD:调节性T细胞的转录行为可以预测IBD患者对维多珠单抗治疗的反应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溃疡牲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总称。

最新IBD生物制剂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发布,八大临床实操要点一文掌握!

本文以《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患者临床规范化使用流程》(以下简称VDZ SOP)为例,整理了其中的重要内容,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关键信息吧!

Gut:预防IBD的生活方式因素

生活方式是炎症性肠病的一个相关因素。目前认为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可能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都会增加炎症性肠病患病风险,某些食物还会加剧炎症性肠病的病情。

ECCO 2023:约1/3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存在皮肤病变,包括银屑病、湿疹和结节性红斑

研究显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会出现与其病情有关的皮肤病变,如银屑病、湿疹和结节性红斑。

Best of ECCO 2023:一文了解维得利珠单抗治疗IBD最新进展

本文截取ECCO会议中关于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IBD最新进展供大家学习前沿进展。

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 陈宁教授:着眼IBD更高的治疗目标,聚焦达标治疗的实现与评估

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宁教授,谈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和评估IBD更高的治疗目标,从而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抗生素、激素疗法、口服避孕药和长期非甾体药物与IBD的关系——前瞻性城乡Q1流行病学研究(PURE)的结果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发病机制可能源于易受影响的宿主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从而引起肠道免疫系统的激活。

DCR:传统的虚弱指数不能预测IBD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证据表明,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正常的肠道细菌会不当触发一种免疫反应。

AP&T: 睡眠时间和午睡时间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一直呈现升高趋势。那么睡眠质量与IBD病情是否存在关联呢

中国学者解析炎症性肠病作用新机制,或为IBD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李兆申院士/柏愚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在炎症性肠病(IBD)相关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