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H】浆母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2024更新

2024-05-25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上海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整理了浆母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

浆母细胞淋巴瘤

浆母细胞淋巴瘤(PBL)是B细胞淋巴瘤中罕见且侵袭性较强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HIV及EB病毒感染有关。PBL好发于感染HIV病毒、免疫功能缺陷、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常与移植、免疫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慢性炎症等因素相关;此外,免疫功能正常的群体也可发生。不同地区的研究人群中HIV+的PBL患者比例有较大差别,中国的PBL患者多为HIV-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整理了浆母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

图片

疾病概述及发病机制

1997年,Delecluse等报道了16例侵袭性口腔淋巴瘤患者,其中15例感染HIV。恶性细胞类似于浆母细胞,为B细胞系但不表达CD20,因为可检测到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临床病程以化疗耐药、生存差为特点。浆母细胞淋巴瘤被第四版WHO淋巴瘤分类列为CD20阴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PBL占所有HIV相关淋巴瘤的2%。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的一项研究报告了2010年至2013年间共481例PBL,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所有病例的0.7%。尽管PBL与HIV感染有很强的相关性,但也有报道称PBL也可发生于在其他免疫缺陷(例如实体器官移植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惰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转化事件以及(罕见)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

所有年龄和性别均可发病,但大多数患者为男性成人。PBL发生的中位年龄(55岁)低于DLBCL(68岁)。此外,HIV阳性患者诊断PBL的中位年龄(42岁)低于HIV阴性患者(55-62岁)。

临床上,PBL通常表现为结外受累,可影响任何器官。PBL的结外病变发生率(53%)高于DLBCL(35%),但晚期患者的比例相似,分别为57%和55%。结外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口腔、胃肠道、淋巴结、鼻窦和皮肤,其他不太常见的受累部位包括骨骼、泌尿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和肺部。

PBL的起源细胞为浆母细胞,其为经过体细胞超突变和类别转换重组的活化B细胞。PBL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慢性EB病毒(EBV)感染和MYC基因重排似乎起主要作用。慢性EBV感染通过潜伏膜蛋白1 (LMP-1)的过表达与B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有关,潜伏膜蛋白1模拟CD40,提供T细胞样支持,并通过核因子κB诱导FLIP信号的表达,保护B细胞免受FAS介导的凋亡。此外,LMP-2A保护受感染的B细胞免受B细胞受体介导的凋亡。此外,EBV可产生BHRF-1(病毒BCL-2同源物),与BAK、PUMA、BID和BIM结合,阻止TGF–β介导的细胞凋亡。最后,EBNA-3A/3C可能阻止MYC诱导的细胞凋亡。

MYC最初在Burkitt淋巴瘤中发现,是癌症中最常失调的癌基因,MYC调节DNA复制、细胞增殖、生长、代谢和存活。BCL-6是生发中心B细胞中MYC的抑制因子,而BLIMP-1是终末分化B细胞中MYC的抑制因子。在PBL中,MYC基因重排导致其功能失调,从而克服BCL-6和BLIMP-1的调节作用。

尽管EBV感染和MYC基因重排在PBL中普遍存在,但并非所有病例都存在。因此,在PBL的发病机制中必须有其他机制的参与,这些机制可能与RAS-RAF、JAK-STAT、MCL1、IRF4、MAPK-ERK、PI3K-AKT、Wnt和NOTCH有关。PBL的病理生理机制如图1所示。

图片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旦怀疑PBL,最好的诊断方法是获得组织进行病理评估。考虑到PBL不寻常的形态和缺乏CD20表达,需要相对较大的样本,因此切除、切口或粗针穿刺活检均优于细针穿刺活检。与其他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类似,应使用PET/CT进行分期。临床分期应遵循Ann Arbor分期系统的Lugano修正。表1为其他诊断和分期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图片

PBL的免疫表型特征为经典浆细胞分化阳性表达,如CD79a、IRF4/ MUM-1、BLIMP-1、CD38、CD138, B细胞标志物表达阴性(如CD20、PAX-5), CD19、CD45表达可变。部分病例 T 细胞标志物异常表达阳性,如CD2、CD3、CD4或CD8。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表达增殖标志物,如Ki-67。CD10、BCL2和 BCL6 表达不常见,与非生发中心起源一致。在66%的病例中检测到 EBV 编码 RNA(EBER) 或 EBV LMP-1 表达导致的 EBV 受累。分子检测发现,2/3的病例可检测到 MYC 重排。比较基因组杂交显示,PBL与 DLCBL 密切相关。

PBL 的鉴别诊断包括浆母细胞骨髓瘤 (PBM)、EBV+ DLBCL、ALK+ DLBCL、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primary effusion lymphoma,PEL) 和HHV8+ 大 B 细胞淋巴瘤 (LBCL)。PBM 和 PBL 在形态和免疫表型上完全相同,但潜在的 HIV 感染和肿瘤细胞中检测到 EBER 倾向于PBL,而存在可检测血清单克隆副蛋白、肾功能不全和骨溶解病变则倾向于PBM。EBV+ DLBCL通常见于老年人,尽管EBV+ DLBCL中的恶性细胞可以具有浆母细胞形态,但 CD20普遍表达。PEL 与 HHV8 感染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胸腔或心包积液或腹水;其腔外肿块极为罕见,可带来诊断挑战。ALK+ DLBCL是一种侵袭性 CD20 阴性淋巴瘤,可具有浆母细胞形态;但普遍存在ALK,通常与 HIV 感染或 EBER 表达无关。此外,涉及 ALK 基因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如t(2;17)等,是ALK+ DLBCL的典型特征。最后,HHV8+ LBCL也是一种侵袭性 CD20 阴性淋巴瘤,可见于潜在HIV 感染的患者,但可通过潜在的 IgA-或 IgG-lambda 轻链限制性以及与 HHV8 感染和多中心 Castleman 病的强相关性进行鉴别。PBL 的特征及鉴别诊断见表2。

图片

风险分层及预后

历史上标准治疗的预后很差。在Delecuse等首次报道的病例系列中,未报道患者的预后。最初,大量文献综述一致表明PBL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在一项对112例HIV阳性病例的研究中,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个月,但包括治疗和未治疗的患者。另一项文献综述显示,70例接受标准化疗的HIV阳性PB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也很差,为14个月。76例HIV阴性PB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较短,为9个月。

一项对2000年至2010年间诊断和治疗的50例HIV阳性PBL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显示,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同样,法国的一项研究纳入2008年至2014年间诊断的82例PBL患者,报告2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死亡、进展或失访)为41%。AIDS恶性肿瘤协会报告12例HIV阳性PBL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67%。LYSA小组报告了一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2000年至2015年间135例患者(56例HIV阳性,17例为移植后,62例免疫功能正常),中位OS为32个月。一项欧洲跨国研究报告了49例PBL患者的2年OS为61%。最近一项针对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1997年至2019年间诊断和治疗的42例PBL患者的研究中,中位OS为27个月。中国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评估了2008年至2019年期间接受治疗的102例PBL患者,2年OS率为65%。一项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英国的281例1999年至2020年间诊断为PBL的患者的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中位OS为1.7年,5年OS为36%。

关于PBL预后的其他资料来自基于人群的研究。在一项NCDB研究中,包括481例PBL和68402例DLBCL患者,PBL与DLBCL患者相比,死于任何原因的风险高1.7倍。PBL患者的中位OS为15个月,而DLBCL患者为56个月,3年OS分别为40%和59%。在另一项使用SEER数据库的研究中,2010年至2016年诊断的248例PBL的3年OS为54%。

预后因素

鉴于该疾病的罕见性,大多数预后因素的数据来自回顾性病例系列。本综述汇集了来自已发表研究的数据,这些数据评估了临床和病理因素(即年龄≥60岁、晚期临床分期、高/中高危IPI评分、HIV状态、EBER表达和MYC基因重排)。

7项研究评估年龄≥60岁和<60岁,这些研究的综合效应为风险比(HR) 1.44(图2A)。一项研究在HIV阳性PBL患者中发现其与生存率没有关联。

图片

9项研究评估了晚期和早期,合并的效应为HR 2.66 (图2B)。两项研究报告了晚期和较差生存率之间的显著关联,但没有报道效应大小。

四项研究报告了IPI评分对PBL患者生存的影响,合并的效应大小为HR 3.23(图2C)。一项针对49例欧洲PBL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报告,IPI评分高与低患者的2年OS率分别为11%和80%。德国一项对78例PBL患者的研究证实IPI评分的预后价值,并报道了NCCN-IPI评分比IPI评分更适合。后两项研究没有报告效应大小。

四项研究报告了HIV阳性与HIV阴性状态的效应大小,合并的效应值为HR 0.81。一项基于SEER的研究报告,HIV阳性和HIV阴性患者的2年OS分别为50%和35% (p=0.39)。三项研究报告艾滋病毒状态和生存之间没有关联,但没有提供效应大小。

五项研究报告了对PBL中EBER表达对OS的效应大小,合并的效应值为HR 0.66。另外两项研究报告没有发现EBER表达对OS的影响。注:不同研究之间的EBER阳性截止值并不一致。

四项研究报告了MYC基因重排对PBL患者OS的影响大小,合并的效应值为HR 1.93。

根据已发表的文献,年龄≥60岁、晚期和高/中高IPI评分与PBL的预后较差相关,而HIV状态、EBER阳性和MYC基因重排的预后作用尚不清楚。

当前治疗

PBL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与HIV感染的关系、肿瘤的位置和扩展及治疗目标。目前没有标准治疗方案,但最常用的方法为联合化疗。

大多数关于PBL治疗的数据推导自HIV相关NHL,方案为用于治疗侵袭性亚型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或CHOP样方案、hyper-CVAD-MA (超分隔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大剂量甲氨蝶呤和阿糖胞苷)、CODOX-M/IVAC(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大剂量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大剂量阿糖胞苷)和EPOCH(依托泊苷、泼尼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和阿霉素)。

EPOCH在侵袭性淋巴瘤中的应用是基于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分析了来自19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的1546例HIV相关淋巴瘤患者,以评估治疗特异性因素及其对完全缓解(CR)率、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的影响。在这项研究中,6%的患者为PBL。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中,EPOCH治疗的OS优于CHOP。因此,NCCN建议使用比CHOP更强化的方案治疗PBL

考虑到淋巴瘤和骨髓瘤之间的共同细胞起源,治疗PBL的一种新方案为在EPOCH中添加硼替佐米(V-EPOCH)。在回顾性研究中,16例患者接受4至6个周期的V-EPOCH伴或不伴放疗。硼替佐米的剂量为1.3 mg/m2 SQ或IV,每个EPOCH周期给药,每周一次或两次。15例患者(94%)达到缓解,1例(6%)达到部分缓解。中位随访为48个月,中位OS为62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63%;HIV+患者中没有死亡病例。一些报告显示,在一线治疗中,对于HIV阳性和HIV阴性的PBL患者,硼替佐米加化疗的缓解和生存结局一致且令人鼓舞。

一项纳入美国80例早期PBL患者的研究中,3年OS约为80%,化疗后放疗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趋势。一线EPOCH患者的PFS优于CHOP患者。在I期和II期疾病及HIV阳性和HIV阴性PBL患者之间,PFS和OS没有差异。

自体干细胞移植(SCT)是一线治疗及复发患者的选择。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的出现使得自体SCT成为HIV+患者的可行选择。Al-Malki等回顾性分析了20例首次CR (CR1)或CR2的PBL患者自体SCT,1年和3年OS分别为69%和45%。一项欧洲登记组研究分析了接受自体SCT的24例PBL患者,发现67%的患者在一线治疗后接受了自体SCT治疗,50%达到CR, 17%达到PR;2年复发率为30%,包括7例原发难治性患者中2例复发,并且SCT治疗后4个月以上没有复发。但其随访期相对较短,为30个月。此外,异基因SCT治疗PBL的经验仅限于病例报道。

尽管有病例报道报告了HIV阳性患者在HAART治疗后PBL的自发消退,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抑制减轻,但大多数患者仍需要全身抗肿瘤治疗。目前不推荐单独HAART和减少免疫抑制作为PBL的标准治疗。

基于有限的可用数据,建议对晚期患者使用6个周期的EPOCH±硼替佐米。对于早期疾病的患者,推荐4个疗程的EPOCH±硼替佐米,随后30Gy巩固放疗。如果可行,可考虑对CR1高危患者进行自体SCT。高危疾病包括HIV阴性、IPI评分高和存在MYC基因重排。反应评估应遵循目前对侵袭性淋巴瘤的建议。应对所有HAART未暴露HIV+患者增加HAART治疗,或对CD4+计数低或HIV载量高的HIV+患者改用更有效的联合治疗。对于复发,推荐针对侵袭性淋巴瘤设计的方案,并考虑合并硼替佐米、达雷妥尤单抗或来那度胺,然后对化疗敏感疾病进行自体SCT治疗。提出的治疗策略如图3所示。

图片

对于衰弱患者、CNS受累患者、心脏、肾脏或肝功能不全患者,目前的数据不足以提供具体建议,这些患者应根据目前的NCCN DLBCL指南和治疗医师的临床判断进行管理。

未来方向

达雷妥尤单抗是治疗PBL患者的一种创新方法。一项纳入7例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可评估的患者中,达雷妥尤单抗加EPOCH治疗的CR率为83%,2年OS率为57%。达雷妥尤单抗联合ICE(异环磷酰胺、卡铂和依托泊苷)治疗4例复发性PBL患者有效,其中2例在达雷妥尤单抗+ICE后行ASCT,报告发表时有三例仍存活。

考虑到细胞系,其他新治疗选择为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一些病例报告支持在复发或难治性PBL患者中单独或联合使用来那度胺。在一线中,来那度胺与CHOP或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可诱导CR。在复发中,来那度胺与硼替佐米、达雷妥尤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治疗可诱导缓解。来那度胺单药治疗仅诱导短期缓解。一例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PBL失败后,泊马度胺治疗未成功。

高达30%的PBL表达CD30。维布妥昔单抗(BV)可用于治疗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和表达CD30的T细胞淋巴瘤。只有少数病例报告BV对复发性PBL有效。

PD-1和PD-L1在PBL中也有过表达和生物活性。一例早期复发HIV-老年PBL患者在帕博利珠单抗加放射治疗后持久CR。其他病例报告了在复发性PBL患者中使用抗pd-1单克隆抗体的成功率较低。

CAR-T治疗PBL的经验有限,但前景广阔。一例年轻患者在接受免疫化疗和抗CD19 CAR-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发生PBL。对于PBL,患者接受硼替佐米和化疗,然后进行相合亲缘异基因SCT。在PBL复发时,患者暴露于含达雷妥尤单抗方案而无反应,后接受抗BCMA CAR-T(cilta- cell)并在CAR-T暴露后14个月持续CR。

其他对DLBCL或骨髓瘤有活性的药物,包括维泊妥珠单抗、赛利尼索、艾沙妥昔单抗 、CELMODS、PGRCD5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在PBL的治疗中有一定关注。

PBL患者应考虑在疾病的任何阶段进行临床试验。表3为部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

图片

总结

PBL的诊断和治疗仍存在挑战,大多数患者使用标准治疗下生存时间短。添加非化疗药物,如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和达雷妥尤单抗似乎可改善结局,但还需要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些初步观察结果,有些研究正在进行中。将PBL患者纳入临床试验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Ramirez-Gamero A, Martínez-Cordero H, Beltrán BE, Florindez J, Malpica L, Castillo JJ. Plasmablastic lymphoma: 2024 update on diagnosis,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Am J Hematol.2024;1‐9. doi:10.1002/ajh.2737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600, encodeId=05d822066007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372100861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风险分层#</a> <a href='/topic/show?id=7162114854e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浆母细胞淋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854, encryptionId=7162114854e0, topicName=浆母细胞淋巴瘤), TopicDto(id=100861, encryptionId=e372100861dc, topicName=风险分层)],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25 23:09:07 CST 2024, time=2024-05-2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CC:2型心肌梗死预后的新风险分层方法

T2风险评分在不同的医疗保健环境中表现良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有效地预测2型心肌梗死死亡或未来再次心肌梗死的风险,进而进行合适的预防性治疗

Radiology:对于胰腺癌患者的风险分层,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一种致命性疾病,其5年生存率低于6%。目前只有20%的早期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而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在3年内仍具有高达70%的复发风险。

Stroke:ESUS-心脏来源栓塞的风险分层方法

最近,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定义为经过充分检查后找不到栓塞机制的非腔隙性缺血性卒中。对于来源不明栓塞性卒中患者,经验性抗凝治疗的策略很有吸引力,但可能仅对部分患者有益。

Front Pharmacol :评估血清尿酸在先天性心脏病(PAH-CHD)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风险分层和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血清UA可以作为PAH-CHD患者风险分层和评估PAH特异性药物治疗效果的实用经济生物标志物。

Eur Heart J:心脏结节病患者风险分层

虽然心脏结节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不良事件较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所致。

Nat Genet:基于新分子类别和MRD的预测框架,可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精细风险分层

研究团队基于上述分子类别和微小残留病灶(MRD)构建了新的pAML预后框架,为未来pAML分类和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Eur Urol:内窥镜保肾手术治疗前的风险分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根治性肾切除术(RNU)与膀胱袖口切除术一直是上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治疗的金标准。这种根治性的方法主要是由 "安全第一 "的理念驱动的,因为这种疾病难以分期,具有潜在的侵袭。最

Nat Commun:综合风险评分(CRC)系统:鼻咽癌筛查和风险分层的新型预测指标

在全球大部分地区,鼻咽癌(NPC)的发病率低于每年每10万人1例,但其在中国南部、东南亚、北非以及北极地区流行。

Eur Urol: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候选患者的一种新型风险分层方法

目前,前列腺癌(PCa)患者在前列腺根治术(RP)治疗后,生化复发(BCR)的风险分类系统仍然只基于临床变量,并没有考虑磁共振成像(MRI)参数。

【AJH】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2024更新)

《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近日发表综述,阐述了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