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盘点:2022年消化领域研究进展盘点

2022-12-28 rayms&small year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2022年消化领域研究进展TOP 10 来喽~

时光如梭,转眼又是一年,随着2022年身影逐渐远去,无论曾经收获多少欢笑,或是苦累,皆已成过往!这一年科学家们依旧没有停止探索生命的奥秘,梅斯医学给大家整理了各大医学神刊,看看这一年中在消化领域究竟有什么重大研究和新发现吧。

1,中国6家三甲医院联合在柳叶刀子刊发文,便秘有救了!

便秘的腹担,只有切身体会过的人才会懂!对于健康人而言,从每天3次到31次都属于排便的正常频率范围。但如果每周小于3次,就要警惕便秘的发生了!

来自上海长海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6家中国顶级综合医院的研究者们为便秘人士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一款专为功能性便秘患者打造的神奇振动胶囊!患者在吞服这款胶囊后,待胶囊在体内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到达结肠,启动胶囊,便会开启对肠道长达6小时的马杀鸡,从而刺激患者产生便意。

这项双盲RCT试验的结果显示,使用振动胶囊的治疗组中64%的患者每周至少增加1次完全自发性排便,比对照组高出28%。这款振动胶囊堪称便秘患者的福音,可以显著促进排便,减少便秘严重程度,且耐受性良好。该研究发表于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上。

详情链接:中国6家三甲医院联合在柳叶刀子刊发文,便秘有救了!

2Gastroenterology: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致癌机理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现已证实是消化性溃疡的始作俑者,同时也被视作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据研究统计,我国Hp感染率约为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率达80%

然而,Hp导致胃癌的机制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文章对Hp的致癌机理进行了最新阐述。这项研究发现,Hp可能通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来促进胃癌的发生。感染Hp之后,肿瘤细胞会产生大量的FGF19,和FGFR4结合后激活了下游通路,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同时,FGF19也会使肿瘤细胞产生更多的FGFR4,将FGF19的致癌效应进一步放大。

图片

doi: 10.1053/j.gastro.2022.05.016.

详情链接:幽门螺杆菌研究获重大突破!这种美容因子竟是致癌帮凶

3Gut:复旦大学马延磊团队揭示青年肠癌肠道菌群、代谢物及细菌酶基因特征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延磊教授团队在 GUT 期刊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metagenom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distinct gut-microbiome-derived phenotypes in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首次揭示发病年龄小于50岁的青年肠癌(早发性肠癌)与发病年龄大于50岁的老年肠癌(迟发性肠癌),在肠道菌群谱、代谢谱、细菌酶基因谱改变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并基于细菌-代谢物-细菌酶基因联合标志物开发诊断模型,未来有望通过粪便样本,实现对青年肠癌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筛查精准检测,进一步推动基于菌群的诊断策略在临床一线的转化和应用。

这项探索性研究工作,为了解青年肠癌发病机制,为探索适合青年人群肠癌早筛、早诊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方向。

详情链接:Gut:复旦大学马延磊团队揭示青年肠癌肠道菌群、代谢物及细菌酶基因特征

4Nature:间歇性禁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神经损伤修复

间歇性禁食,即交替进行禁食和摄食,有许多研究表明,禁食可以延长多种实验生物的寿命。许多前瞻性临床试验也表明,禁食可以减少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风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禁食还可以增加对各种氧化应激的抵抗力,例如急性手术应激。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禁食能够增强癌症治疗效果。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The gut metabolite indole-3 propionate promot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的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首次证实了肠道菌群生孢梭菌的代谢产物3-吲哚丙酸(IPA)是神经元轴突再生所必需的,间歇性禁食能够改变肠道菌群活性,促进 IPA 的产生,从而显着增强轴突再生,加速感觉功能的恢复。而且,口服 IPA 即可发挥这一促进作用。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领域,团队的后续目标是研究是否还有其他代谢产物发挥类似作用,以及人类禁食后 IPA 是否也会增加,是否也会发挥促进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的作用,以及反复多次口服 IPA 是否能够更大程度发挥治疗效果。

详情链接:Nature:间歇性禁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神经损伤修复

5NEJM:胃食管反流,手把手教你如何处理

2022929Ronnie Fass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的临床实践,主要介绍了胃食管反流病 (GERD) 的诊断和评估、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本文中描述的患者具有与 GERD 一致的症状。患者应首先接受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因为她符合推荐的可能存在Barrett食管的筛查标准。

如果观察到低度糜烂性食管炎或 Barrett 食管,建议在早餐前 30 分钟服用每日一次 PPI。该患者不应考虑使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因为患者症状并未因之前的法莫替丁疗程而减轻。如果存在晚期糜烂性食管炎或食管溃疡,建议每天两次(早餐前和晚餐前)服用 PPI,持续 2 个月,并进行后续内镜检查以排除 Barrett 食管。如果内窥镜检查结果正常,应给患者服用标准剂量的 PPI,持续 2 个月,并重新评估症状反应(考虑到其他食管疾病,如功能性胃灼热,仍需进行鉴别诊断)。

还应告知患者减重、避免深夜进餐和饮酒以及减轻压力。如果患者选择放弃药物治疗,可考虑内镜治疗或抗反流手术;然而,如果内窥镜检查结果正常,则只有在未服用抗反流药物时发现食管酸暴露异常时,才可以考虑这些非医疗干预措施。

详情链接:NEJM:胃食管反流,手把手教你如何处理

6NEJM Evid:克罗恩病患者停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结果如何?

先前的非对照和回顾性研究表明,停用英夫利昔单抗后复发的风险相当大:1 年后 30% 50% 10 年后接近 90%。然而,Louis 等人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停药后复发的风险因患者而异,入组时有证据表明炎症控制良好的患者在 1 年的风险约为 15%。这个估计甚至可能是保守的,因为上述研究没有对照组继续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因此没有考虑在继续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期间发生的复发。

该研究旨在调查与继续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相比,克罗恩病临床、内镜和生化缓解患者的复发风险。通过四个北欧国家(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的 13 个地点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试验。

研究者观察到停止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尽管在试验纳入时处于临床、生化和内镜联合缓解状态,但仍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并且 接受治疗至少 1 年。 48 周后停用英夫利昔单抗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 51%,而继续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为 100% 关键的次要终点,包括失去缓解的时间,支持了这一发现。 在探索性分析中,在停用英夫利昔单抗的患者中,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与未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相比,显示出复发风险较低的趋势。 然而,即使对于这些患者,我们观察到复发风险有明显差异,有利于继续使用英夫利昔单抗。

总之,我们对克罗恩病患者停用英夫利昔单抗进行临床、生化和内镜缓解的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停用英夫利昔单抗会导致相当大的 1 年内复发风险。

详情链接:NEJM Evid:克罗恩病患者停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结果如何?

7NEJMII 结肠癌患者化疗决策新指标!化疗可免,生存照旧?

辅助化疗在 II 期结肠癌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肿瘤循环DNA ctDNA)的存在预示着术后无复发生存率极低,而其不存在则预示着复发风险较低。对ctdna阳性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益处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试验,旨在评估ctDNA引导的方法是否可以在不影响复发风险的情况下减少辅助化疗的使用。II期结肠癌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根据ctDNA结果或标准临床病理学特征指导治疗决策。对于 ctDNA 引导下的治疗,术后 4 7 周的 ctDNA 阳性结果提示以奥沙利铂或氟嘧啶为基础的化疗。ctDNA阴性的患者未接受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是 2 年时无复发生存率。一个关键的次要终点是辅助化疗的使用。

结果显示,在455例接受随机分组的患者中,302例被分配到ctDNA引导下治疗,153例被分配到标准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与标准治疗组相比,ctDNA引导组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5% vs 28%;相对风险,1.8295%可信区间[CI]1.25-2.65)。在评估 2 年无复发生存率时,ctDNA 引导下治疗不劣于标准治疗(分别为 93.5% 92.4%;绝对差异为 1.1 个百分点;95% CI−4.1 6.2 [非劣效性边界,−8.5 个百分点])。在接受辅助化疗的 ctDNA 阳性患者中,3 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86.4%,在未接受辅助化疗的 ctDNA 阴性患者中,三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92.5%

详情链接:NEJMII 期结肠癌患者化疗决策新指标!化疗可免,生存照旧?

8Lancet子刊:担心肠癌却又不敢做肠镜?这种替代方法可能同样有效!

结直肠癌(CRC)的筛查是通过下消化道内窥镜检查或基于粪便的测试进行的。很少有随机试验的证据显示初级结肠镜检查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近期,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专家旨在研究只做一次结肠镜检查或两轮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筛查对CRC死亡率和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杂志上。

研究人员在瑞典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SCREESCO)。在21个地区中,有18个地区的居民在随机化的那一年年满60岁,随机分配到只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两轮粪便免疫化学检测(OC-Sensor;间隔2年)或对照组(无干预;标准诊断途径)。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201431日至20201231日期间,有278280人被纳入研究;31140人被分配到结肠镜检查组,60300人被分配到粪便免疫化学检验组,186840人被分配到对照组。在收到结肠镜检查邀请的30400人中,有10679人(35.1%)参加。60137名收到邮寄的粪便免疫化学检验的人中有33383人(55.5%)参加。

在意向性分析中,结肠镜检查组31140人中有49人(0.16%)检测出结肠癌,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组60300人中有121人(0.20%)检测出结肠癌,结果并没有差异(RR=0.7895% CI 0.56-1.09)。结肠镜检查组有637人(2.05%)检测到晚期腺瘤,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组有968人(1.61%)(RR 1.2795% CI 1.15-1.41)。结肠镜检查比粪便免疫化学检验发现更多的右侧晚期腺瘤。

由此可见,只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和两次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筛查,都可以用于人群的CRC筛查服务。

详情链接:Lancet子刊:担心肠癌却又不敢做肠镜?这种替代方法可能同样有效!

9Science:脑肠轴再添力证,肠道菌群可直接与大脑对话,从而调控饮食和体温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身体被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数万亿微生物占据,这些微生物被统称为共生菌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由人体和共生菌群的多元复合体。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着人类肥胖、肠炎、自身免疫疾病、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甚至影响人类寿命等等。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人类与这些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强调了脑肠轴的重要性。

2022415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 Sci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sensing via neuronal Nod2 regulates appetite and body temperatur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下丘脑神经元可以直接感知肠道细菌活动的变化,并相应地调整食欲和体温。这些发现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和大脑之间发生了直接对话,这一发现再次强调了脑肠轴的重要性,并可能为脑部疾病及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详情链接:Science:脑肠轴再添力证,肠道菌群可直接与大脑对话,从而调控饮食和体温

10、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发布在《Gut》的一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竟还是导致长新冠long COVID)的主要因素!

此次,该团队从三家医院中招募了106名不同严重程度的新冠患者,还纳入了86名非新冠患者作为对照组,以进行前瞻性研究。随访时间为从入院到此后的第6个月,并在在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6个月三个时间点采集粪便样本。

长新冠:因感染新冠肺炎而引致的长期综合后遗症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PACS)。指新冠患者自初步康复后,所出现的一种/多种持续较长时间(四周或以上)的症状/并发症。

通过对共计258份粪便样本进行测序、处理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新冠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落具有显著变化,其特征是机会性致病菌的富集和有益共生菌的消耗——没有出现 PACS的患者,其肠道微生态保持着较为丰富且多样化的状态,这一点与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而出现PACS的病人,其肠道微生态紊乱,一些已知具有免疫调节潜能的好菌明显并未被充分表达,如普氏栖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等共计28种细菌种类,而坏菌却在样本中呈富集情况,如活泼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和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等共计14种,且即便在患者体内病毒清除后的30天,好菌的水平仍然偏低

详情链接:为何新冠后遗症频发?全球首个研究证实肠道微生态紊乱是主因

以上就是梅斯医学为大家盘点的2022年十大消化重磅研究,当然2022年还有很多很多值回顾的亮点研究,欢迎留言补充~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还会有更多精彩的重要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C:在生物制剂时代儿童和成人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切除术率并未降低

对于轻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美沙拉嗪仍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对于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首选激素治疗或者生物制剂。

梅斯盘点:2021年消化十大重磅研究

2021年度消化领域的top10盘点来咯!

Cell子刊:膳食纤维虽好,摄入也要因人而异

了解膳食纤维如何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人体生化和生理学效应,对于有效使用膳食纤维来改善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溃疡性结肠炎规范化诊断:五问五答

临床中UC的规范化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暂不确诊UC的患者,应予随访。

指南推荐《国内外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推荐建议的比较》

对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更新:AASLD 2018乙型肝炎指南》、欧洲肝病学会《EASL 201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亚太肝病学会《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管理临床实践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