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刘芝华/陈洪岩/苏建忠开发用于早期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的新策略

2024-05-19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上海

该研究对来自非转移性ESCC 或癌前病变患者的 460 个 cfDNA 样本以及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了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 (WGBS)。

检测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癌前病变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2024年5月2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陈洪岩和温州医科大学苏建忠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题为“Multimodal analysis of cfDNA methylomes for early detecting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来自非转移性ESCC 或癌前病变患者的 460 个 cfDNA 样本以及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了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 (WGBS)。该研究开发了一个扩展的多模态分析(EMMA)框架,以同时识别cfDNA WGBS数据中的cfDNA甲基化、拷贝数变异(CNV)和片段化标记。

cfDNA甲基化标志物是最早和最敏感的,在70%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和50%的癌前病变中可检出,并且与分子亚型和肿瘤微环境相关。CNVs和片段化特征具有高度特异性,但与晚期疾病相关。在验证队列中,EMMA显著提高了检出率,将AUC从0.90提高到0.99,并在验证队列中检测出87%的ESCC和62%的癌前病变,特异性>95%。总之,该研究结果证明了cfDNA甲基化组的多模式分析在早期检测和监测ESCC分子特征方面的潜力。

图片

食管癌(EC)是最普遍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 EC 的主要组织学亚型,约占 EC新发病例的 88%。ESCC的预后很差,这主要归因于晚期诊断。相比之下,早期 ESCC(如黏膜内 ESCC)和前体病变(如上皮内瘤变(IEN))可以通过内镜整块切除实现近 100% 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无需进行系统治疗。因此,早期发现对于提高ESCC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诊断胚胎管癌及其前体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碘染色内镜检查。然而,内窥镜筛查的广泛采用面临着挑战,包括依从性低,以及在中国等高风险地区为数百万符合条件的人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成本高昂。液体活检方法能够检测血浆中游离 DNA (cfDNA) 中的循环肿瘤DNA (ctDNA),为非侵入性早期癌症检测提供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然而,很少有研究评估液体活检在 ESCC 诊断中的效用。

cfDNA生物学的进步,加上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使得能够以无与伦比的精度检测肿瘤特异性改变。在最近对循环无细胞基因组图谱(CCGA)中cfDNA的多组学分析中,全基因组cfDNA甲基化成为癌症检测最有希望的信号,其性能优于片段化特征和遗传变异。然而,基于甲基化的ctDNA检测方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遗传变异的内在价值和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WGBS)数据中嵌入的片段特征被低估了。需要同时分析单个 WGBS 数据集中的 cfDNA 甲基化标记、遗传变异和片段化特征。其次,考虑到遗传和表观遗传畸变在从癌前病变到胚胎管癌的转变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多组学特征的互补性和综合性能尚不清楚。第三,cfDNA甲基化标记物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对亚型和预后的效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该研究对来自多个中心的230例非转移性ESCC或癌前病变患者和230例匹配的健康对照(hc)的460个cfDNA样本进行了WGBS。为了同时检测cfDNA WGBS数据中的癌症相关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CNVs和片段化特征,研究开发了一种称为扩展多模态分析(EMMA)的综合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描述ESCC cfDNA中表观遗传和遗传特征的互补性、时间动力学以及检测效能。最终,研究确定了最佳cfDNA甲基化特征在这一背景下的生物学相关性。

图片

研究设计和患者入组(图源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总之,研究对液体活检中的cfDNA甲基化、CNVs和碎片化标志物进行了全面分析,从而实现了ESCC的超早期检测。通过多模态方法分析cfDNA WGBS数据,研究确定了几种分期特异性标志物及其互补性。本研究不仅显著提高了食管鳞癌的无创检测能力,而且具有动态分子监测和指导治疗的潜力。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886-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526, encodeId=4a0c22055261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860101129a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食管鳞状细胞癌#</a> <a href='/topic/show?id=d29fe12766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前病变#</a> <a href='/topic/show?id=8a52699e7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ESCC#</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997, encryptionId=8a52699e7e, topicName=ESCC), TopicDto(id=71276, encryptionId=d29fe127661, topicName=癌前病变), TopicDto(id=101129, encryptionId=b860101129ac, topicName=食管鳞状细胞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y 19 17:33:21 CST 2024, time=2024-05-19,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MA Oncol:低PD-L1表达的食管鳞状细胞癌能否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在肿瘤比例评分低于1%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亚组中,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线治疗方案与单用化疗相比缺乏显著的生存益处

Lancet子刊:徐建明等人合作发现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潜在治疗新方法

该研究进行了一项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安慰剂联合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线治疗的3期研究。

European Radiology:MRI放射组学特征可以预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

放射组学是放射学领域的一门技术,是建立在医学图像所包含的信息比人眼所能感知到的更多的前提下。最近的研究表明,放射组学特性可用作多种恶性肿瘤病变表征、治疗决策和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Euro Radio:张久权教授团队发表研究成果探讨双能量CT定量参数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

DECT衍生参数A-NIC可用于术前无创预测ESCC患者早期复发,其效能与病理分级相当。

【论著】| 食管鳞状细胞癌PD-L1不同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一致性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ESCC手术切除标本中PD-L1不同抗体IHC检测的一致性。

ASCO GI 2024:一线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疗效(SKYSCRAPER-08研究)

与安慰剂+CT相比,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CT的PFS和OS均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

European Radiology:用于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的放射组学特征

最近,放射组学方法已被广泛用于肿瘤研究中。这些方法通过从这些数字生物医学图像中提取定量和高维数据,并反映细胞水平上的组织异质性潜力,可以在广泛获得的CT、MRI、PET和超声图像基础上提供信息。

BMJ: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

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可显著延长其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

4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芝华等团队在Nature子刊/STTT/Cell子刊发表3项研究成果

在研究数据中,简单的TD和TSI相关的重排都显示出监管区域的低拷贝数增益。除了公认的基因KLF5和MYC,还提名了一个基因PTHLH,它主要由超增强子扩增驱动。

2024 ASCO GI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道肿瘤研讨会研究解读分享

2024胃肠道肿瘤研讨会重点内容解读,全在这里,点击即可查看肿瘤科医生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