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肾脏原发性骨肉瘤

2024-05-23 衡道病理 衡道病理 发表于上海

肾脏原发性骨肉瘤是骨外骨肉瘤的一个类型,临床上极为罕见。患者多在40岁以上(47-81岁,中位年龄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季肋部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腹痛和体重减轻,血尿少见。

 病史

男性,56岁,左腰部放射性疼痛11小时。

CT示:左肾中极见26mm类圆形含钙化低密度影,考虑肾肿瘤。

病人既往无肿瘤切除手术史。

 大体

左侧带周围脂肪的肾脏一个,大小13cm*7.5cm*6.5cm,于中极见一3cm*2cm*2cm的灰白、灰黄色肿块,切面钙化,肿瘤组织突破肾被膜,侵犯肾周脂肪,肿瘤与周围肾分界较清,质韧。

 镜下所见

图片

低倍镜下,正常肾脏组织(左侧)与肿瘤区(右侧)分界明显,肿瘤区内见大量钙化物。

图片

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异型肿瘤组织与肾单位混杂,提示肿瘤浸润肾皮质。

图片

图片

图3: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异型性大,瘤细胞间为红染的骨样基质伴有钙盐沉积。

图片

图4:肿瘤部分区可见编织骨,肿瘤细胞直接成骨。

图片

图5:肿瘤细胞浸润肾周脂肪。

 免疫组化

图片

CD56

图片

SATB2

图片

CK-P

图片

MDM2

免疫组化显示:

肿瘤细胞表达CD56、SATB2;MDM2弥漫强阳,CDK(弱+);

不表达 CK-P,GATA3,S100,P16;ki67(40%+)。

FISH检测:

MDM2 基因无扩增。

 病理诊断

(左肾)骨肉瘤,结合临床病史、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除外转移后诊断为原发。

 诊断要点

肾脏原发性骨肉瘤是骨外骨肉瘤的一个类型,临床上极为罕见。患者多在40岁以上(47-81岁,中位年龄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季肋部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腹痛和体重减轻,血尿少见。

影像学:

特征性的表现为CT扫描为肾轮廓的太阳光表现,并见见钙化阴影。

形态学:

异型的肿瘤细胞之间有骨样基质,骨样组织及不成熟骨组织,编织骨周边无良性成骨细胞被覆,异型肿瘤细胞直接成骨。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多形性骨肉瘤,少数为骨母细胞性骨肉瘤或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偶见低级别骨肉瘤。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表达SATB2、CD56、Osteocalcin提示骨母细胞分化,但不特异。

 诊断体会

肾原发性骨肉瘤非常罕见,据报道不足30例,诊断时需谨慎。

本例肿瘤浸润脂肪组织,经大体多处充分取材后,虽然未见到典型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但我们仍然进行了MDM2基因扩增的FISH检测,排除了去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成分为骨肉瘤)可能,结合影像学,患者身体其他部位无骨肿瘤,以及既往无骨肉瘤病史,才最终诊断肾原发骨肉瘤。

肾脏含有骨肉瘤形态的肿瘤可能的情况有:

  • 肾原发性骨肉瘤;

  • 去分化脂肪肉瘤(广泛取材,寻找有无高分化脂肪肉瘤区域,MDM2扩增);

  • 转移性骨肉瘤(需结合既往病史)。

综上,我们见到肾脏或其他骨外部位发生的骨肉瘤,需要除外以上情况,再诊断为骨外发生的骨肉瘤。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244, encodeId=c3162206244b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51e1018305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骨肉瘤#</a> <a href='/topic/show?id=fa54114e657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肾脏原发性骨肉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765, encryptionId=fa54114e6577, topicName=肾脏原发性骨肉瘤), TopicDto(id=101830, encryptionId=251e10183059, topicName=骨肉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3 16:11:06 CST 2024, time=2024-05-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CR:迪纳西库在临床前药物评估中显示可抑制骨肉瘤的转移

这些细胞系建立对今后临床前评估药物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迪纳西库(Dinaciclib)用于其中一株就展示了有效的转移抑制作用。

BMC Complement Med Ther: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研究通关藤注射液调节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潜在机制

本文鉴定通关藤注射液(TGT)的有效成分。结合网络研究TGT治疗骨肉瘤的临床前疗效及机制药理学和实验验证。

盘点2023|牛晓辉教授:2023年度骨与软组织肉瘤诊治进展

本文将对肉瘤在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西北大学范代娣教授/惠俊峰教授/郑晓燕副教授团队《AFM》:抗骨肉瘤和促进骨缺损修复序贯疗法

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姚嘉欣等制备了一种具有轻度光热效应和离子释放活性的可注射水凝胶系统,该系统可以杀死骨肉瘤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细胞并促进新骨的形成。

拉罗替尼新辅助治疗NTRK重排骨肉瘤效果如何?基因检测助力罕见肿瘤临床诊疗

本文报告了一例接受拉罗替尼治疗的EML4-NTRK3重排未分化梭形细胞骨肉瘤患者病例,同时讨论了NTRK基因融合阳性骨肉瘤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前期治疗的潜在价值、NTRK抑制剂新辅助治疗的作用。

JIC:CD3/GD2双特异性抗体标记T细胞靶向治疗复发/难治性神母和骨肉瘤

研究结果支持了在更大规模的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中对GD2BATs疗效的进一步研究。

西北大学范代娣/惠俊峰/郑晓燕AFM:近红外光照响应型注射用凝胶系统用于骨肉瘤相关骨缺损修复!

该系统由接枝肼基的丝蛋白、氧化软骨素硫酸盐、硒和镁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以及聚多巴胺包覆的过氧化钙纳米球组成。

Cell子刊:中山大学王军舰/刘培庆/袁燕秋开发治疗骨肉瘤的潜在新策略

该研究表明核受体RORγ可能作为OS的潜在治疗靶点,OS表现出过度活化的氧化磷酸化(OXPHOS)程序,该程序为促进肿瘤进展的碳源提供燃料。

西北大学AFM:近红外光照响应型注射用凝胶系统用于骨肉瘤相关骨缺损修复!

该系统由接枝肼基的丝蛋白、氧化软骨素硫酸盐、硒和镁共掺杂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棒以及聚多巴胺包覆的过氧化钙纳米球组成。由于该系统的温和光热效应与其化疗效果(SeO32−)相结合,展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JCO:确认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多种因素的划时代研究

使用了合作性骨肉瘤研究组方案治疗的1702例躯干或肢体骨肉瘤患者的随访研究数据,揭示了骨肉瘤的预后受到肿瘤部位和大小、原发转移、化疗反应和手术缓解等多个独立因素的影响,成为该领域一篇划时代的重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