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定居在身体赶不走?很可能是妄想寄生虫症

2015-09-20 MedSci MedSci原创

昨天(9月19日),一条新闻成为了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说宁波镇海区的曾女士生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尤其在下身等敏感部位,更是奇痒难忍。去医院查,医生说寄生虫在她身上安了窝。可用了很多方法,这些寄生虫就是赶不走、杀不死。“因为这个病,我丢了工作,老公要跟我离婚,孩子也不愿意回家,这辈子都被毁了。”曾女士欲哭无泪,她希望找到可以救救她的人,还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下图是微博热议: 针对病

昨天(9月19日),一条新闻成为了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说宁波镇海区的曾女士生了一种怪病,浑身发痒,尤其在下身等敏感部位,更是奇痒难忍。去医院查,医生说寄生虫在她身上安了窝。可用了很多方法,这些寄生虫就是赶不走、杀不死。“因为这个病,我丢了工作,老公要跟我离婚,孩子也不愿意回家,这辈子都被毁了。”曾女士欲哭无泪,她希望找到可以救救她的人,还她一个健康的身体。下图是微博热议:



针对病因,网友们众说纷纭。

曾女士的手中,正是折磨了她四年时间的成虫照片曾女士的手中,正是折磨了她四年时间的成虫照片

实际上,仔细看看“成虫照片”,应该是皮屑或皮损,并非是真正的寄生虫!该女士可能并没有寄生虫感染,而是一种精神影响。

病例

急诊患者Dalton女士,53岁,主诉“皮下有大量小虫子爬行”就诊,其手臂、胸部、颈部、腿部及面部可见多处抓痕;此外,患者还可感受到一个较大的器官在腹内游走。Dalton女士称,上述症状首次出现于1周前看完一档电视节目之后,节目中的患者因感染了一种罕见的寄生虫而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继续向前追溯,她在大约半年前曾至洪都拉斯的乡村地区旅行。

Dalton女士已经看过自己的初级保健医生、一名皮肤科医生、一名心内科医生,以及两所医疗机构的急诊科,以寻求针对上述怪异症状的治疗。她曾接受了皮肤抓痕处组织的检验,结果除了皮屑之外一无所获。她还试图使用常见抗寄生虫药物消灭“病原微生物”,并服用阿普唑仑以减轻与症状相关的焦虑,然而据患者描述,两种药的效果均不理想。

患者曾有抑郁病史,首次发作于2年前,经西酞普兰治疗后于1年前达临床痊愈。患者并无精神病性或妄想症状史。

患者被收入内科病房,同时接受了皮肤科及神经科医师的会诊。针对患者病因的排查包括以下多个方面:皮肤搔抓处组织培养;胸片;头部CT;各种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代谢全套、促甲状腺素、维生素B12、叶酸、尿分析培养、尿药物筛查及HIV筛查。医生并未发现任何可解释患者症状的器质性病因。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包括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疾病。在多种寄生虫病中,患者可因幼虫移行症而出现瘙痒及皮损;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粪类圆线虫、钩口线虫属成员及毛细线虫属成员。上述感染常见于曾去热带地区旅游的个体,Dalton女士正是如此。另外,疥疮也可导致类似症状。

包括接触性皮炎、湿疹、银屑病及脓疱疮在内的皮肤科疾病常导致瘙痒及继发的搔抓行为;需要排除的精神科疾病包括撕皮障碍(skin picking disorder)、拔毛癖、强迫障碍、躯体变形障碍、妄想性障碍或其他可能导致精神病及妄想的疾病。非法药物中毒,包括甲基苯丙胺及可卡因也常导致搔抓行为。

其中,妄想寄生虫(delusional parasitosis)的诊断标准包括:

△ 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但不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患者的功能未受显著影响

△ 若同时存在躁狂或抑郁等其他临床相,则妄想持续的时间更长

△ 妄想不能被躯体疾病或另一精神障碍所解释

寄生虫妄想症

该病于1894年由Thibierge首次提出,当时名为“恐虫症”(acarophobia)。1896年,Perrin报告了3例患者,这些患者因存在寄生虫于体内横行的妄想而求助于皮肤科医师。瑞典神经科医生Ekbom在1938年对此类患者进行了描述,构成了目前我们对于该病认识的基础,其另一名称Ekbom's综合征也由来于此。

妄想寄生虫患者中,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而在50岁以上的个体中,女性为男性的3倍之多。一般而言,患者报告称有寄生虫在皮下爬行、生存及繁育,持续数月;此前曾前往多处就诊;患者提供了来自寄生虫所在皮肤或皮屑的样本,最典型的情况是使用火柴盒盛装,故有很多人称这一现象为“火柴盒征”(matchbox sign);患者存在试图自行去除寄生虫而导致的皮损。

诊断该病主要依据病史,前提是已经过谨慎的躯体检查排除寄生虫真实存在的可能。如果患者的妄想症状仅局限于单一方面,如仅与寄生虫在体内横行相关,那么其他精神障碍也可加以排除。

诊断

Dalton女士的多项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根据其临床表现,寄生虫妄想症诊断明确。该病为DSM-5中妄想性障碍躯体型的一种,罹患该病的个体存在自身被寄生虫所感染的妄想。Dalton女士的临床表现与之一致,包括多项检查阴性、曾于多名医生处就诊、住院及诊断前曾接受全面躯体检查等。

寄生虫妄想症患者对自己被寄生虫感染这一“事实”具有特征性的坚定信念,这一状况常导致其前往非精神科科室就诊,包括皮肤科及感染科。鉴于寄生虫妄想与缺血性脑损伤及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联系,神经科团队往往也参与其中。有时病人甚至会去咨询兽医或害虫控制专家,以寻求帮助。

入院后,Dalton女士接受了其他费用颇高的相关检查,还有来自多个不同专业的医师前来会诊。精神科医师的参与有助于合理开展治疗,并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若鉴别诊断将寄生虫妄想症纳入考虑,患者的诊断进程及预后均可得到改善。

该病患者往往拒绝承认自己的症状背后掩藏着精神问题。正如Dalton女士,她起初拒绝承认寄生虫并非真实存在。在医师与其深入共情后,她才逐渐接受了这一现实。

治疗

抗精神病药通常为治疗妄想寄生虫的基础。过去,匹莫齐特曾是治疗该病所选用的抗精神病药;然而,出于药物副作用方面的考虑,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更倾向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包括利培酮和奥氮平。几乎所有的治疗推荐均包括常规的精神科药物及心理治疗。

认真细致的咨询可改善患者对于“寄生虫病”的理解及接受度。对患者主诉的严重程度给予承认,并对其进行全面细致的躯体检查,以缓解其被认为“疯了”的糟糕感觉,这一点很重要。其他改善患者对精神科诊断接受度的方法还包括:倾听患者对症状的描述;承认症状具有“真实性”而不直接加以挑战或讲道理;共情;认真检查患者所提供的“寄生虫样本”等

Dalton女士的治疗从每晚1mg利培酮开始。住院期间,Dalton女士并未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出院后,患者按计划于精神科医疗机构随访,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仍在进行。数周后,其症状的频率及严重度均显著改善。

结论

妄想寄生虫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精神科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有关寄生虫或其他小型生物体在皮下或体内生存的妄想,且与原发躯体疾病无关。该病常难以诊断,及时的识别及合理的精神科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对于很多医务工作者而言,对这一诊断的了解较为重要。

相似的患者图片:


相关文献:

Ismail MF, Cassidy EM.Urethral stricture secondary to self-instrumentation due to delusional parasitosis: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 2015 Sep 15;9:197. 

Sawant NS, Vispute CD.Delusional parasitosis with folie à deux: A case series.Ind Psychiatry J. 2015 Jan-Jun;24(1):97-8.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37096, encodeId=64953e09654, content=专业信息!,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4a5105539, createdName=lovetcm, createdTime=Mon Sep 21 18:44:00 CST 2015, time=2015-09-21, status=1, ipAttribution=)]
    2015-09-21 lovetcm

    专业信息!

    0

相关资讯

吃烧烤麻辣烫 脑中长出8厘米寄生虫

男童脑中取出8厘米寄生虫 1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组长马杰谈到,近日,该科室曾收治了一名因“突然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入院的11岁男童。经诊断后,马杰从患者脑中成功取出一只近8厘米的寄生虫——“裂头蚴”。据悉,该男童平时爱吃烧烤、麻辣烫、鱼虾蟹、野生黄鳝等食物,而裂头蚴是最常见于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对此,马杰提醒各位网友,管

春夏外出 小心引“蜱”上身

春暖花开,听起来很美好,可是你造么,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危险就在你不留神时。一提到春天踏青,大部分中国人都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美好想象,可是你造么,草丛、动物皮毛、枯枝落叶里有无数双眼睛在紧紧盯着你,它就是--“蜱虫”! (图片来自网络) 蜱之浅识——草丛中的吸血鬼 蜱(pí)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

J Exp Med:CD68——抗疟疾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据发表于《实验医学杂志》的一项报道所示,科学家发现已有疟疾寄生虫入境,若这些寄生虫传染至人类身上,则这种可进入蛋白的药物可能有助于防止疾病的传播。疟疾是由一种称为恶性疟原虫的寄生虫所引起的,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到人类身上。限制寄生虫的传播并增加治疗的覆盖面已减少了死于疟疾的人数,但全世界每年仍有约2亿人新感染疟疾,50万人死于疟疾。疟疾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最先到达的地方是肝脏,那里一些微生物可繁殖出成千

用智能手机自动检验血液中的寄生虫

在喀麦隆进行的一项CellScope Loa的初步研究。CellScope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科学家领导研发的一种基于手机视频的显微镜。这项研究发现CellScope Loa与传统的血液涂片检验方法同样灵敏,能够检测罗阿丝虫在血液中的水平。 CellScope Loa的一张模式图,CellScope Loa新研发出的一种基于手机视频的显微镜,组成的原件包括一个3D打印的手机套,其中安

PEDIATRICS:寄生虫感染对非洲五岁以下儿童造成的风险更大

调查研究显示,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五岁以下儿童比长期患有寄生虫病的年龄稍大的儿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婴儿更容易接触能够引起慢性疾病血吸虫病的寄生虫。五岁以下的儿童是弱势群体,因为他们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河流和湖泊附近,在那里可以感染寄生虫疾病。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离河流较近的家庭住宅中学龄前儿童明显暴露于感染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