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hild Orthop:儿童前臂骨折非手术治疗失败的可改变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2023-08-31 医路坦克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在儿童人群中,骨折部位较大的软组织包膜和长臂石膏固定与前臂远端骨折初始闭合复位失败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大多数儿童前臂骨折通过闭合复位(CR)和夹板成功治疗,但已发表的儿童前臂骨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差异很大。在专门研究初始CR后再移位的研究中,失败率在7.3%到21.3%之间。先前与CR后骨折再移位相关的因素可分为患者和损伤相关特征(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体重指数(BMI)、初始移位量和同侧尺骨骨折的存在,以及治疗相关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石膏指数。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些风险因素并没有在一个大型队列中被重新评估,而且较新的文献没有包括回归分析,这对从研究结果中得出相关结论至关重要。由于桡骨远端仍然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部位,因此努力确定与初始封闭治疗失败风险增加相关的当代独立因素非常重要。因此,即使是成功率的逐步提高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个大型儿科队列中,对与第三前臂远端骨折CR后再移位相关的患者相关和治疗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方法:我们对儿童前臂远端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铸造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成功闭合复位,另一组失败的初始非手术治疗。统计学特征、铸造类型、铸造指数、x线骨折、软组织特征和复位质量进行分析。

儿童三分之一远端移位双侧骨折的矢状位片。(A)为骨折部位软组织宽度,(B)为骨折部位桡骨宽度。

结果:共有207例儿童前臂远端骨折纳入分析。共有190例(91.8%)患儿保持了下降,17例(8.2%)患儿首次非手术治疗失败。单变量分析显示,与复位损失相关的可变危险因素包括使用长臂石膏(p = 0.003)、复位后移位增加(p = 0.02)和复位后角度畸形增加(p = 0.01)。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增加(p = 0.02),骨折移位增加(p = 0.002),骨折部位软组织包膜宽度增加(p = 0.0001)。在多因素分析后,使用长臂石膏(13% vs 2%,优势比= 6.44)和软组织宽度(60.6 vs 50.4 mm,优势比= 1.1)仍然是减少损失的重要危险因素。

人口统计特征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LOR队列中角度的平均变化

结论:在儿童人群中,骨折部位较大的软组织包膜和长臂石膏固定与前臂远端骨折初始闭合复位失败的风险增加独立相关

原始出处:

Talathi NS,  Shi B,  Policht J,Modifiable and non-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failure of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forearm fractures: Where can we do better?J Child Orthop 2023 Aug;17(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Pediatr:1990—2019年全球、区域和国家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

本研究旨在了解1990 - 2019年儿童糖尿病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的变化趋势,分析儿童糖尿病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

JAHA: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与高血栓栓塞风险相关的因素可预测ACS后的IS风险。CHA2DS2-VASc评分及组分是早发性和晚发性IS较强的预测因子。

Circulation: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危险因素

在T2D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和HF的风险和发生率普遍下降,尽管近年来心衰发生率明显趋于稳定。可改变的危险因素维持正常与较低的结局风险相关。

WJP:中国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

研究发现了BPD严重程度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机器学习模型。

Eur Respir J:囊性纤维化患者心脏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和预后

囊性纤维化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高。未来的工作应侧重于确定心血管风险的决定因素,以便确定合适的风险分层因素。

JAHA:颗粒物污染仍然是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

尽管从1990年到2019年,PM导致的心血管疾病DALYs的总年龄标准化率有所下降,但PM对心血管疾病的全球负担却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