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

2017-07-03 高福 《科学通报》主编 科学通报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 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历史性发现,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 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历史性发现,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诺贝尔科学奖零的突破!在颁奖仪式题为“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演讲中,屠先生专门提到当年在《科学通报》发表的这篇论文。

2017 年是青蒿素立体结构在《科学通报》发表40 周年,这篇论文在本刊的发表推动了青蒿素的开发推广、迅速应用和临床实践,拯救了全世界无数生命。为此,我们邀请中国中医研究院张伯礼院士组织专辑,并重新发表当年的研究文章,这也是我们期刊近年来推动的一件大事,以提升以《科学通报》为代表的中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2016 年是袁隆平先生的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发表50 周年,当年的这篇论文,拉开了我国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序幕。除此之外,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新型高温超导体的发现等我国科学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当年都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样一批世界领先的的原创性成果在《科学通报》上发表,既有当时的历史原因,也有力证明了中文期刊一样可以发表领先世界、甚至是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科研成果。

我们组织专辑,既是对青蒿素等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重要历史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科研成果的纪念和回顾,更是要去学习和借鉴,要深入思考研究如何把我们自己的期刊发扬光大,如何重拾中国科技文化的自信。科技期刊不仅是科研成果的展示窗口和学术思想的交流园地,更是引导科研方向的航标。改革开放近40 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已经从跟踪模仿到追跑,甚至部分领域已经是并跑、领跑,我们已经到了用我们自己的科技期刊引导我国科研方向的时候,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所说:“要把争夺国际科技创新话语权和知识产权的主动性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我们期待更多中国科学家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能够发表在《科学通报》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学术期刊上。本专辑中,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先生和美国比尔·盖茨先生专门撰写寄语,在此特别致谢。我们希望,《科学通报》既要展示最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要做科学文化的价值传承,树立中国科学家勇攀高峰的创新自信,努力为科技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精神和动力源泉,为人类科技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1466477, encodeId=735f14664e76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44691391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论文发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91391, encryptionId=04469139114, topicName=论文发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 createdBy=37e96815787, createdName=yeaweam, createdTime=Tue Jul 04 21:26:00 CST 2017, time=2017-07-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屠呦呦致信新华社:青蒿素是怎么发现的

中医药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注和重视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新华社记者历经6个月,走访中医界、文艺界、体育界等多领域的领军人物,就弘扬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进行调研。

Phytomedicine:植物粉末挽救了生命垂危的疟疾患者

现在科学家已发现对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疟原虫。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感染人类的五种疟原虫中有三种已对主要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当刚果的 18 名患者对治疗疟疾的常规药物没有反应时,医生知道他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他们不是选择使用更多的合成药,而是转向大自然,并找到了一个取得了显着成果的解决方案。医生首先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案治疗患者:青蒿素药物联合疗法 (AC

“东方神药”青蒿素对抗药性疟疾还有效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近年来,疟疾的抗药性问题格外令人关注。屠呦呦等人发现的青蒿素一直被视为抗疟“东方神药”,但东南亚一些国家已发现对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疟原虫。专家对此表示,这并非意味着青蒿素完全无效,而是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降低。世界卫生组织抗疟药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怀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由于青蒿素最早用于东南亚地区,所以该地区的柬埔寨等国最早出现了抗

4月25日世界防治疟疾日 盘点疟疾研究重大进展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五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一旦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进入人体,它们先在肝脏中增殖,随后侵入红细胞,在那里,它们导致所有的疟疾症状。疟疾能通过受感染的蚊虫叮咬传播,影响了世界上97个国家和地区。

N Engl J Med:非洲本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抗性的出现

青蒿素是在大多数国家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在疟疾流行的非洲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恶性疟原虫已经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对青蒿素的抗性的出现,国际社会开始高度关注青蒿素在非洲的抗性情况。在赤道几内亚,疟疾流行率一直很高,青蒿素联合治疗作为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在赤道几内亚和具有类似疟疾传播的非洲国家中,应该警惕非洲恶性疟对青蒿素的耐药性,监测潜在的青蒿素抗性出现。

LANCET INFECT DIS:大湄公河次区域青蒿素抗性的传播

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缅甸东北部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老挝南部和柬埔寨西部的PfKelch13突变和Pfplasmepsin2基因扩增(表明哌喹抗性)。研究人员根据显微镜镜检或快速诊断试剂从非重症恶性疟的患者中收集血样,并使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来评估遗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