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导管拔不出来?看看几十年前的前辈是怎么处理的~

2024-05-18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常言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每天都做硬膜外麻醉,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其中,导管拔不出来就是大家都遇到过的情况。

常言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每天都做硬膜外麻醉,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其中,导管拔不出来就是大家都遇到过的情况。

平时,看着台上大佬在那里讲怎么怎么处理,当时心领神会,以为很简单。可是,一旦自己碰到,第一时间就是懵。特别急的时候,额头上也会出汗。

关于硬膜外穿刺技术,我们不得不服的是,几十年前的前辈技术非常厉害。现如今,越是大医院其硬膜外技术可能越退化了。

那么,如果硬膜外导管拔不出来了,当时的前辈们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1.因肌肉痉挛所致者:首先应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消除紧张因素,以防两侧骶棘肌收缩而增加拔管困难。继之局部按摩、轻叩或热敷,或以0.5%普鲁卡因封闭,亦可采用针刺法。

注意:当时还有普鲁卡因,

之后以90 mm长的针灸针,在导管所在椎间隙旁开1.5cm处(双侧)以75度角向脊柱中线刺入4~6 cm,快速刺入皮肤后,捻、转、提、插交错进行,频率150~200次/分。待医者感到针下沉紧,息者诉有酸、麻、胀、重时,可将导管轻轻拔出。

当时,也有人提出使用肌松药,但操作管理复杂,不宜作为首选,非必要时勿用。

如条件允许,可将病人连同导管送回病房,嘱病人平卧,24小时后再行拔出。

2.因导管打结所致者,如导管结不大,松动皮肤即可拔出,对某些拔管极为困观者,即使按摩、封闭、导管内注局麻药等,临床仍有断入体内的情况。

对此,可用冰箱内贮存的生理盐水10 mI,经导管内注入。边注边拔,因为冷可使导管的可塑性稳定,导管不再变薄,导管不再延伸,周围组织相对冷缩、管壁与组织间的靡擦力降低,可增加拔管力量而不使导管断裂。

需要注意的是,今天的材料可能会遇冷变脆。

若仍无效,可采用钢丝管芯插入法,将消毒的钢丝管芯插入导管内,连同导管一并拔出。此法筒便易行、可增加导管的韧性和拉力。

3.因导管质量所致者:可用穿刺针引导法,即将穿刺针斜面蚀平磨光,内外涂上石蜡袖,将导管在距皮肤15 cm处剪断,在无菌操作下,经充分局麻,将导管从针口插入,再从针尾拉出,轻轻拉直导管,使穿刺针借助导管引导重新经原穿刺孔内进入,边进针边试拔管,此时应审慎进针,以免误断导管。

4.因穿刺方向偏斜或椎间隙狭窄所致者:强调恢复穿刺时的体位,如仍不能拔出,亦可选用钢丝管芯插入法成带管回病房,24小时后拔出。

怎么样?看到前辈们的处理,是不是非常佩服而又不可思议?

如果用今天的认知来看,也许有的方法是错误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一切都是在摸索,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经阶段。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5429, encodeId=ba522205429f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1bc46e12c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导管#</a> <a href='/topic/show?id=59dee36350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硬膜外导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6712, encryptionId=e1bc46e12ce, topicName=导管), TopicDto(id=73635, encryptionId=59dee363501, topicName=硬膜外导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y 18 21:48:41 CST 2024, time=2024-05-18,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4-05-18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JACC:LAMPOON术预防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安全有效

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是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经导管二尖瓣前叶撕裂术(LAMPOON)在防止TMVR术后LVOT梗阻中的作用。本研究纳入了TMVR术后外科LVOT梗阻解除术高风险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LAMPOON的技术成功,且无TMVR再介入治疗,LVOT压差<30mmHg(理想)或<50mmHg(可接受)。次要终点事件包括30天死亡率和主要不良

全麻术后气管导管拔出困难1例

患者,女,60岁,身高150 cm,体质量46kg。因“外伤后致右膝部肿痛伴活动受限3h”入院,入院后诊断为“右髌骨骨折”拟择期手术治疗。患者否认心脏疾患和传染病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及手术麻醉史。麻醉科医生术前会诊测血压(BP)115/75mmHg、心率(HR)78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8%,心肺听诊无特殊,预测无气管插管困难。

硬膜外麻醉,导管断裂在患者体内,怎么办?

临床麻醉中硬膜外导管常用来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术后镇痛,而在实践过程中,导管拔出困难,甚至是断裂在体内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带来很大困扰,同时也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NEJM: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的五年结局研究

在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和中级手术风险的患者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患者相较于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和生物修复瓣膜功能的数据很少。

如何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因治疗所需,将长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如果发生中心静脉导管(CVCs)相关的血流感染(BSI)将导致患者死亡率、患病率增加,并增加治疗成本,因此,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意义重大,

中山医院王春生教授团队成功实施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72岁的徐奶奶3年来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严重水肿、房颤、频发室性早搏,在多家医院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均无效,万般无奈之下,徐奶奶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心超确诊为二尖瓣前叶大范围脱垂伴重度反流,左心室内径显著扩大至77 mm,LVEF降低为49%,心衰标志物NT-proBNP高达13072 pg/ml。

3例经股动脉径路行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的麻醉管理

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64~70岁,平均(66.34-3.2)岁,术前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及胸腹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1例提示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1例合并冠心病于3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

JACC: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能改善心衰伴二尖瓣反流患者的健康状况

在COAPT临床试验中,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可以降低心衰伴3-4级继发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心衰住院率并增加生存率。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评估接受TMVr治疗和标准治疗的心衰伴3-4级继发性MR患者的健康状况。COAPT临床试验将心衰伴3-4级继发性MR患者随机分成TMVr治疗组(n=302)和标准治疗(n=312),患者的健康状态在基线、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进行评

JACC:经导管三尖瓣重建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安全有效

严重的三尖瓣反流(TR)与高的死亡率相关,且治疗手段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经导管三尖瓣重建系统在30例中重度TR患者中的6个月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纳入了TRI-REPAIR临床研究中的30例中重度、有临床症状的且不适外科手术治疗的TR患者,并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功能和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5岁,女性占73%,23%患者有缺血性心脏病,在基线水平,有83%的患者的

肺动脉瓣置换,选经导管介入还是开胸?适应证盘点

生理性的微量或轻度肺动脉瓣反流(PR)在健康人群中较为常见。中重度的PR常常由各种疾病引起,可分为原发性病因和继发性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