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侯琳、张慧娟团队《AFM》:口服多药异靶共递送自乳化系统治疗糖尿病

2023-12-12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郑州大学侯琳/张慧娟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自乳化技术的CUR和BI口服共递送系统(CUR-BI-SEDDS),该系统在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疗效,每天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维持全身葡萄糖稳态。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BGL)为特征的复杂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可引发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控制BGL为主,仅能暂时缓解T2DM症状,但无法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因此,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是实现T2DM根治的极具前景的新策略。研究表明,炎症和氧化应激是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姜黄素(CUR)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因而具有潜在的抗T2DM应用前景。

然而,T2DM发病机制复杂,单一治疗方案效果有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肠道菌群紊乱与T2DM发生和发展的触发因素(如血糖摄取、粘膜免疫、肠通透性、胰岛素抵抗和全身性炎症)密切相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作为最常用的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紊乱、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稳态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CUR和BI联合给药可有效提高对T2DM的治疗效果

近期,郑州大学侯琳/张慧娟团队报道了一种基于自乳化技术的CUR和BI口服共递送系统(CUR-BI-SEDDS),该系统在修复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表现出优异的疗效,每天只需给药一次即可维持全身葡萄糖稳态。相关工作以“Oral Multidrug Co-Delivery System Targeting Differential Sites for Diabetes Mellitus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图片

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制备技术启发,本研究将自乳化策略引入到配方设计中。自乳化给药系统可以增加CUR的溶解度,提高其通过肠粘膜屏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SEDDS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可以进入淋巴循环。由于胰腺中有丰富的淋巴网络流入肠道淋巴结,这为CUR在胰腺中蓄积提供了可能性。此外,SEDDS可以为BI形成一层“保护伞”,减少胃酸侵蚀,提高BI存活率,有效克服肠道滞留不足的问题。基于此,该团队构建了油包水(W/O)型 BI和CUR共递送SEDDS (CUR-BI-SEDDS)(方案1)。

图片

方案1. CUR-BI-SEDDS的制备工艺及T2DM治疗机制

本研究为了制备理想的SEDDS,确定了配方为:吐温80和司盘80,HLB值=9(乳化剂),聚乙二醇400(PEG400)(共乳化剂),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油相)。当Km为1:1时,形成W/O乳状液的能力最好。复合乳化剂与油相的最佳配比为3:2。乳化后的CUR-SEDDS呈均匀分散的圆形。绿色荧光标记的BI被包裹在内水相中,一旦暴露在胃肠道环境中,SEDDS开始乳化,原来的W/O形式变成了双连续相,此后,BI逐渐从内水相分离并附着在油-水界面上,最后,随着SEDDS成为纳米乳液,BI完全分离(图1)。SEDDS可以有效减少胃酸对BI的破坏,从而提高BI的存活率(图2)。

图片

图1. CUR-BI-SEDDS的表征

图片

图2. 无涂层和涂层BI对胃肠道环境的耐受性

本研究推测CUR-SEDDS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乳糜微粒,并通过肠系膜淋巴途径转运到胰腺,并对其进行了验证。IR780标记的给药系统(IR780-BI- SEDDS)在肠道内的分布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肠系膜淋巴结(MLN)积聚行为,且IR780-BI-SEDDS在胰腺中的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其蓄积量远远高于游离IR780和环己酰亚胺(CHX)预处理组(图3b,d),表明口服CUR-BI-SEDDS具有良好的胰腺靶向能力。体内药效学结果显示,CUR-BI-SEDDS可减少氧化应激、炎症浸润和逆转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实现降低T2DM鼠血糖,长期控制葡萄糖稳态,改善胰腺微环境的目的(图4)。

图片

图3. CUR-BI-SEDDS口服后的淋巴转运

图片

图4. 体内药效学结果

为进一步探讨CUR-BI-SEDDS降血糖机制,本研究对其抗炎、抗氧化作用进行了评价。由于CD4+T细胞在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分析了血液中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和Treg)的比例,结果显示,CUR-BI-SEDDDS可以重塑T2DM小鼠体内Th1/Th2和Treg/Th17的动态平衡,从而缓解炎症浸润。此外,CUR-BI-SEDDS治疗组胰腺内MDA和ROS水平最低,抗氧化活性最好(图5)。

图片

图5. CUR-BI-SEDDS的体内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饮食诱导的T2DM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BI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该团队使用小鼠结肠内容物进行了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CUR-BI-SEDDS组的微生物区系图变化明显,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s)丰度增加(图6c),肠道菌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得到改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普氏菌科(Prevotellaceae)在肠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图6f,g),进一步验证了SEDDS包封BI对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向调节作用。经过CUR-BI-SEDDS治疗后,小鼠肠绒毛延长,炎症浸润减少,出血和水肿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得到有效改善。 

图片

图6. CUR-BI-SEDDS对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正向调节能力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该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一种自乳化系统CUR-BI-SEDDS,用于CUR和BI联合治疗T2DM。经口服给药后,肠道环境可触发CUR-BI-SEDDS的自乳化过程,实现BI和CUR-SEDDS纳米乳的裂变。随后,CUR-SEDDS经肠系膜淋巴通道转运至胰腺,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恢复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同时,乳剂包被可以保护BI更好地在肠道定植,积极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丰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二者联合实现良好的降糖效果。本研究为T2DM的根治提供了一个新策略。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09809?af=R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4417, encodeId=bc2a21e44175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77e6652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href='/topic/show?id=2ad510439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a></a> <a href='/topic/show?id=1a6883855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岛β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fe96108514f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口服多药异靶共递送自乳化系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8514, encryptionId=fe96108514f3, topicName=口服多药异靶共递送自乳化系统), TopicDto(id=76652, encryptionId=4f77e665253,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04395, encryptionId=2ad5104395dc,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83855, encryptionId=1a688385505, topicName=胰岛β细胞)],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Dec 12 10:04:23 CST 2023, time=2023-12-1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CGP专病管理|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探讨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国内外实践经验

建立基于价值共创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实现慢性病管理的共创、共治、共享提供参考。

糖网科学防治 | 糖尿病或可治愈?中西合璧,终结“盛糖”时代

本期高端访谈特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红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贾志旸教授、郑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田晨光教授深入剖析临床诊疗技术及前沿进展。

European Radiology:弥散加权MR成像和ADC测量在糖尿病患者踝关节DWI研究的应用

众所周知,磁共振神经造影(MRN)可以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周围神经和肌肉的结构和信号变化。

Eur Heart J:食用过量红肉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该研究表明,食用未加工和加工红肉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和 T2DM 风险有关。同时还观察到加工红肉与较高的中风和心力衰竭风险有关,而未加工红肉则与较高的血糖生成障碍风险有关。红肉与患糖尿病风险较高有关。

JCBFM:基底神经节缩小趋势解释并预测了 2 型糖尿病患者大脑结构的改变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底节通过影响皮质-纹状体-边缘网络,在糖尿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Diabetes Care:Mazdutide对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2 期试验

在中国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剂量不超过 6 毫克的玛仕度肽总体上是安全的,并能降低 HbA1c 和体重,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