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分子 点击跳转

【盘点】听力损失与<font color="red">分子</font>机制

【盘点】听力损失与分子机制

【1】Nat Commun:GSTA4能够减少铂耳毒性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515474铂是最常用于癌症治疗的化疗药物之一。不幸的是,铂化疗的其中最主要的副作用是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最近,有研究人员表明了谷胱甘肽转移酶α4(GSTA4),Ⅱ期解毒酶超家族成员,能够通过益处雌性小鼠内耳的羟基壬烯醛(4-HNE)来减少铂产生的耳蜗毒性。在顺铂处

MedSci原创 - 听力损失,基因 - 2019-10-26

SCIENCE:药物<font color="red">分子</font>合成途径大大简化

SCIENCE:药物分子合成途径大大简化

交叉偶联化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农用化学品,和其他功能材料合成中涉及的碳-碳键的形成。最近,该反应类中的单电子诱导变体已被证明在C(sp2)-C(sp3)键的形成中特别有用,但是对于某些化合物类来说这仍然是一个挑战。

MedSci原创 - 合成,药物 - 2018-03-13

Nat Genet:一种管家型snoRNAs<font color="red">分子</font>是著名癌<font color="red">分子</font>K-RAS的开关

Nat Genet:一种管家型snoRNAs分子是著名癌分子K-RAS的开关

没有发现任何能靶向KRAS分子的药物,而且对KRAS的调控机制也知之甚少。根据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Siprashvili Z说,一对原以为只是充当细胞管家的RNA分子,在超过四分之一的常见人类癌症中缺失。肿瘤中丧失这些RNA分子的乳腺癌患者相比于其他的乳腺癌患者生存率要低。研究人员发现,这

生物通 - RNA,K-ras,癌 - 2015-11-26

<font color="red">分子</font>诊断:精准医疗的“重要推手”

分子诊断:精准医疗的“重要推手”

而这,仅仅是分子诊断技术在精准医学的众多应用之一。 其实,早在2011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就发表了《迈向精准医学:建立生物医学与疾病新分类学的知识网络》,首次提出“

科学网 - 分子诊断,精准医疗 - 2016-09-06

Science:小<font color="red">分子</font>可刺激小鼠软骨再生

Science:小分子可刺激小鼠软骨再生

4月5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的一项新的研究报告中称,一种叫做kartogenin的小分子可在小鼠中刺激软骨的再生。这些发现提示,该分子可以成为一种针对骨关节炎的新的以药物为基础的疗法;骨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疼痛和能力丧失为特征的普遍的退行性关节疾病。

EurekAlert! - 肿瘤,癌症 - 2012-04-10

揭示抗感染免疫细胞与<font color="red">分子</font>机制

揭示抗感染免疫细胞与分子机制

DC交叉提呈抗原的分子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 囊泡转运是大量分子参与的高度有组织的定向

《免疫学》 - 免疫,病毒,肿瘤,疫苗 - 2016-03-14

Nature Nanotechnology:DNA环状<font color="red">分子</font>的自主复制

Nature Nanotechnology:DNA环状分子的自主复制

其中,细胞中的DNA分子

生物谷 - DNA分子,自主复制 - 2015-05-19

Nature:绘制肺癌的综合分子图谱

针对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展开调查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一些突变,证实它们存在于一条在肿瘤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信号通路之中。这一新认识有可能扩大对患者的治疗,因为靶向其中一些遗传改变的药物已经有售或已进入到临床试验中。 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的研究者,其中包括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哈佛医学院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在7月9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称,他们对来自230名肺腺癌(lung

生物通 - 肺癌,分子图谱 - 2014-07-15

PNAS:小分子让癌细胞停工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鉴定了一个能关闭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重要步骤。 ERG蛋白会促使正常前列腺细胞转变为癌细胞,人们发现去除ERG会破坏一个关键的致癌转录回路,这一策略有望成为前列腺癌的新治疗方式。【原文下载】 助理教授Dr. Ralf Kittler对 ERG蛋白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一个被称为USP9X的去泛素化酶,为ERG提供了保护使其不被细

生物通 - 癌细胞,前列腺 - 2014-03-11

中美肿瘤分子诊断中心在津成立

10月6日,天津市肿瘤医院和美国基诺泰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中美肿瘤分子诊断中心。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肿瘤学家预测,到2050年,人类50%的癌症都可以得到治愈。其中,基因分子诊断则是实现“三早”的根本途径之一。

天津市肿瘤医院 - 中美肿瘤分子诊断中心,天津市肿瘤医院 - 2012-11-16

分子诊断技术步入快速发展新时代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技术飞速发展的10年,以生物芯片为代表的一大批分子诊断技术日渐成熟,并正在以其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成为保障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生物技术之一。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等6月22日~24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第一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旨在为学术界、医务界、产业界搭建起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桥梁,推动我国分子诊断技术紧跟国际前沿

会议 - 2010-06-24

国家级肿瘤分子诊断平台建成

从日前在天津市召开的基因检测技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上获悉,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肿瘤分子诊断平台已建成,作为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癌高危人群基因筛选技术以及肺癌基因检测技术已在临床投入使用肿瘤分子诊断平台旨在探索标准化的肿瘤分子诊断规范,为制订个体化防治方案提供分子水平依据。该平台由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负责运作。该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

不详 - 肿瘤,基因检测技术 - 2014-01-20

中国神经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神经胶质瘤,诊疗指南 - 2014-08-04

肿瘤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最新的抽样数据调查,国家恶性肿瘤发病率接近300/10万,随着国内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几十年间国内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肺癌、肝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等高发恶性肿瘤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经济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从1971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国情咨文中建议深入研究肿瘤的治疗以来,全世界已经投入肿瘤研究的总经费超过2000亿美元,发表论文超过200万 篇。正如1976年诺贝尔

MedSci原创 - 个体化,肿瘤 - 2013-10-30

Science:科学家首次锁定“痒分子

并非所有的瘙痒都可以靠简单的抓挠来解决。大约有15%的人遭受着不间断的长期瘙痒的困扰,而这种瘙痒经常是由疾病或药物所致,例如,末期癌症患者就时常经受着严重的全身瘙痒,这种瘙痒是对吗啡的反应,正因如此,很多人宁可选择活在疼痛之中而不使用吗啡。 现在,研究人员证实,一种来自老鼠的生理激素能够向脊髓神经元传递痒的感觉,之后这种信号再接着被传递给大脑。该发现将能够指导针对由药物或疾病引起的长期慢性瘙痒的

生物360 - 瘙痒,吗啡 - 2013-05-28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