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6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Difficile 点击跳转

首个临床证据!粪便移植可助力癌症免疫治疗

首个临床证据!粪便移植可助力癌症免疫治疗

从主流的化疗、放疗、手术、干细胞移植,到近年热门的抗体药、基因治疗、CAR-T,再到不断涌现的各种治疗新方向如电场治疗、肿瘤代谢调节等,从癌症诞生之初,我们就想出了一大堆策略来攻克它,只要能阻止癌症,各种方向的研究我们都愿意去探究一下,比如——粪便移植。在近日举行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就有研究人员报告,通过粪便移植可以帮助癌症治疗。研究人员表示,在试验中,一些最初未受益于免疫治疗药

医谷 - 粪便移植 - 2019-04-15

Am J Infect Control:糖尿病也能引起艰难梭菌感染?

Am J Infect Control:糖尿病也能引起艰难梭菌感染?

中国某大学附属医院成人患者中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调查及一起艰难梭菌感染暴发调查分析

SIFIC感染官微 - 糖尿病,艰难梭菌,流行病 - 2018-07-23

Redox Biol:饮食干预可作用于认知功能、心血管健康

Redox Biol:饮食干预可作用于认知功能、心血管健康

硝酸盐敏感口腔微生物群的网络分析揭示了饮食干预与认知功能和心血管健康的相互作用。

MedSci原创 - 一氧化氮,口腔微生物,老化 - 2021-03-21

健康晴雨表,屎君有话讲

健康晴雨表,屎君有话讲

所谓一叶知秋,就是通过细微的现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的意思,人体同样也通过细微的变化来昭示着健康的走势。这次小编就跟大家聊一聊便便那点事。可以将我们的身体内部比喻为便便工厂。食物吃进肚子,消化,被吸收,最后从肛门排出,这样便便就制成啦。一般来说2—3天大便1次,或每天排2—3次大便,大便柔软成形,都属正常范围。如果在原有排便习惯的基础上,排便次数增加,大便较稀,不成形,称之为腹泻。

基层医生公社(jicengyishi) - 屎,肠道,健康,颜色,气味 - 2016-11-15

JAMA子刊:器官移植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和预后

JAMA子刊:器官移植患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和预后

接受实体器官移植(SOT)的患者存在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DI)的风险,然而,对于SOT受者中艰难梭菌感染CDI的发生率和结果知之甚少。

MedSci原创 - 器官移植,艰难梭菌 - 2022-01-03

微生物疗法“春天逼近”,FDA或将批准首款药物上市

微生物疗法“春天逼近”,FDA或将批准首款药物上市

8月11日,Seres Therapeutics宣布其肠道微生物组胶囊SER-109在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

医药魔方 - 微生物疗法 - 2020-09-23

FDA拟修订群体药代动力学指南:医药商需要了解些什么?

FDA拟修订群体药代动力学指南:医药商需要了解些什么?

今年7月,FDA发布《群体药代动力学指南草案》。这是自1999年以来,对相关指南的首次修订。新的指南草案对医药行业有何影响?对新药申请又有何益处?医药商需要如何应对?

药明康德 - 药代动力学,新药申请 - 2019-10-14

颠覆传统!2017年,你应该抛弃的18个“健康习惯”

颠覆传统!2017年,你应该抛弃的18个“健康习惯”

导读: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从新闻或者朋友那里听到一些所谓的“健康好习惯”。无论我们本身有多讨厌这些习惯,但为了健康,我们总是强迫自己来执行。那你平时听到的那些知识究竟是健康的习惯还是有点无稽之谈呢?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生物探索 - 颠覆传统,2017年,抛弃,“健康习惯” - 2017-01-03

Cell封面:人类首次完全利用AI发现迄今最强抗生素

Cell封面:人类首次完全利用AI发现迄今最强抗生素

自青霉素出现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会逐渐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这就需要药物研发工作者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现实情况是,由于缺乏经济激励,私营药企在新抗生素的发现上收效甚微,使得抗生素的问题越发严重。曾有研究预测,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开发新的抗生素,到 2050 年,因耐药感染而死亡的人数将达到每年 1000 万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发人员使用多种传统方法

机器之心 - 抗生素 - 2020-02-22

常见的十大厌氧菌全盘点

常见的十大厌氧菌全盘点

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一类细菌。这类细菌由于缺乏完善的酶系统,因此只能以无氧发酵进行能量代谢。

感染多学科会诊 - 幽门螺旋杆菌,双歧杆菌,弯曲杆菌 - 2022-10-22

阎影:神奇的肿瘤自发消退

阎影:神奇的肿瘤自发消退

作者:阎影

科学网 - 肿瘤 - 2021-03-22

【盘点】近期艰难梭菌感染精选研究一览

【盘点】近期艰难梭菌感染精选研究一览

艰难梭菌感染(CDI)是医疗保健和社区设置的主要负担。CDI复发是因为有限的治疗方案,与其相关的临床和感染控制问题尤其令人关注。【1】Am J Gastroenterol:口服万古霉素能否预防艰难梭菌感染的复发?目的:艰难梭菌,又称难辨梭菌、难辨棱状芽孢杆菌(c-diff)或困難梭菌,属厌氧性细菌,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再次暴露于抗生素的艰难梭菌感染(CDI)患者将会是复发高风险人群。我们对近

MedSci原创 - 艰难梭菌 - 2016-10-03

2016年“10项CRISPR突破”汇总

2016年“10项CRISPR突破”汇总

短短几年时间,基因编辑技术CRISPR以“神之速度”风靡整个生命科学领域。回首2016年,今年有不少研究成果证明CRISPR可以用于临床治疗,比如肺癌,消除某些遗传病,艾滋病的突破等等。Nature:中国首次利用CRISPR–Cas9编辑过的细胞开展人体临床试验近期来自中国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一个研究人员团队首次将利用CRISPR–Cas9进行过基因编辑的细胞注射到一名病人体内。这项研究是

MedSci原创 - CRISPR - 2016-12-16

Nature:肠道细菌是如何促进癌症治疗的?

Nature:肠道细菌是如何促进癌症治疗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对远端肿瘤进展、癌症治疗的副作用、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的能力有着或好或坏的影响。

转化医学网 - 治疗,癌症,肠道细菌 - 2022-08-17

微生物组科学研究新发现带来治疗革命

组成人体的细胞大约有 10 万亿个。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与生活在人体内及体表的 40 万亿个细菌细胞相比,10 万亿显然少了一大截。研究人员试图用细菌来治病。细菌可被用来治病据全国广播公司新闻网(NBC News)报道,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了解到,人们身上及体内的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组)与健康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免疫系统的抗病能力、以及罹患哮喘和过敏等疾病的风险。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

侨报网 - 微生物组,治疗革命 - 2017-05-1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9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