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致病机理 点击跳转

Cancer Res:李枫/吕雪梅合作组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font color="red">致病</font>分子<font color="red">机理</font>

Cancer Res:李枫/吕雪梅合作组揭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的致病分子机理

高等生物基因组中存在一类可以“跳跃”的重复序列,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扩增或者改变位置,对于基因组的进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序列称为转座子(transposons)。其中有一类RNA 转座子,又称为逆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s) , 是以 RNA 为媒介进行转座的,其复制方式通常被形容为“复制-粘贴”模式,即首先通过转录合成 RNA 中间体,再以该 RNA 为模板逆转录合成 DNA

BioArt -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B,肿瘤细胞,高表达,致病分子机理 - 2018-12-01

Nature:结核菌<font color="red">致病</font>有 “元凶”

Nature:结核菌致病有 “元凶”

近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教授戈宝学团队联合上海科技大学饶子和院士团队研究发现,结核菌中有一种蛋白非常 “聪明”,它能利用人体的蛋白分子攻击自身免疫系统,从而导致结核病发生。相关成果 1 月 16 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中国科学报 - 结核病 - 2020-01-16

临床笔记 l 脓肿形成的<font color="red">机理</font>

临床笔记 l 脓肿形成的机理

临床笔记 l 脓肿形成的机理

放射沙龙 - 白细胞,致病源,脓肿形成的机理 - 2022-12-23

【盘点】前列腺癌<font color="red">机理</font>研究

【盘点】前列腺癌机理研究

【1】Prostate Cancer P D: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丝氨酸81和丝氨酸213位点的磷酸化研究

MedSci原创 - 前列腺癌,分子机制 - 2020-06-27

【盘点】:眼科<font color="red">致病</font>机制研究进展

【盘点】:眼科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眼科致病机制 Mol Med Rep :CHM基因的移码突变引起伴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无脉络膜症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Ouyang P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Li Y 近日在Mol

MedSci原创 - 眼科,致病机制,临床,观察 - 2018-05-29

Nature:日本发现大肠癌复发<font color="red">机理</font>

Nature:日本发现大肠癌复发机理

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部的研究团队采用患者身上提取的结肠癌细胞进行培养,再用干细胞特有的 LGR5 遗传因子进行荧光标识,然后移植到小鼠身上,进行治疗实验。结果发现,虽然药物可以杀死干细胞,使癌细胞停止增长,但是停止用药后,干细胞会再次出现,导致癌细胞继续扩大。这是由于从干细胞分化来的短命细胞会发生“返祖”现象,使干细胞重新复活。正常状态下的肠道中,存在着干细胞和短寿命细胞。干细胞在自己增殖的同时会分化

科技部 - 结肠癌,Lgr5,肿瘤干细胞 - 2017-05-04

PNAS:不孕不育<font color="red">致病</font>基因是哪些?

PNAS:不孕不育致病基因是哪些?

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实验性策略在人类机体中鉴别出了引发不孕不育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其是人类机体中常见的遗传突变类型,每一个SNP都代表着单一DNA或核苷酸元件的差异。研究者John Schimenti表示,如果我们阐明了SNP是有害的,随后当病人进行基因组测序时就应该帮其确定哪些SNPs是应该存在的;如果我们知道哪些突变是好的,哪些是

医学论坛网 - 不孕不育,致病基因 - 2015-08-12

脉络膜裂囊肿--的形成<font color="red">机理</font>

脉络膜裂囊肿--的形成机理

脉络膜裂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颈内动脉分支,携软脑膜伸入侧脑室下角参与脉络丛生成时所 形成的裂隙。其内有脉络膜前动脉、脉络膜后外动脉及其分支走行,还含有少量脑脊液。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蛛网膜囊肿,脉络膜裂囊肿,阿蒙角 - 2022-10-13

Nature:<font color="red">致病</font>基因变异或可实现精准编辑

Nature:致病基因变异或可实现精准编辑

《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新论文报告了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对致病基因变异精准且可预测的编辑。这项成果建立了一种实现精准、无模板基因组编辑的方法,为遗传疾病的研究和潜在疗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报 - 致病基因,精准编辑,进展 - 2018-11-12

JACC:汉族自发冠脉夹层<font color="red">致病</font>基因

JACC:汉族自发冠脉夹层致病基因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和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的研究,该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等基因检测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TSR1可能为冠脉自发性夹层致病基因

中国循环杂志 - 冠脉自发性夹层,基因测序,TSR1基因 - 2019-07-13

JCB:胚胎损伤修复的分子<font color="red">机理</font>

JCB:胚胎损伤修复的分子机理

延时摄影就好像科幻电影一样,可以帮助揭示果蝇胚胎的伤口如何自我愈合,但是观察到的图像并不是真实的,因此研究者就提出问题,是否这种方式可以改善人类机体的伤口愈合呢?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多伦多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开了细胞胞吞作用如何驱动胚胎的愈合。研究者Miranda Hunter表示,胞吞作用可以移除损伤和非损伤细胞之间的

生物谷 - 胚胎损伤,愈合 - 2015-09-06

<font color="red">致病</font>菌减少和性别平等相关

致病菌减少和性别平等相关

一项

中国科学报 - 病菌,人类 - 2016-11-19

手机携带大量细菌也可<font color="red">致病</font>

手机携带大量细菌也可致病

     9月21日,在美国旧金山的一家苹果门店,一位顾客试用iPhone 5手机。苹果公司iPhone 5手机21日在美国开售。   你的智能手机是你的社交生活、工作场所和娱乐活动的结合体。一份新研究称,它还是细菌的温床。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华尔街日报》的一项调查显示,伴随你一起坐地铁、进入公共卫生间和体育馆——随后与你的耳朵、鼻子和嘴长时间亲密接触——的手

参考消息网 - 手机,细菌,华尔街日报 - 2012-11-05

启动“自毁”程序吧,<font color="red">致病</font>耐药菌!

启动“自毁”程序吧,致病耐药菌!

据《麻省理工技术评论》杂志网站17日报道,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CRISPR药丸”,将超精准“杀灭”单种目标细菌。

科技日报 - CRISPR,耐药 - 2017-04-19

Nature:邵峰等揭示机体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的免疫机制

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识别和感受来自微生物的各种模式分子,在诱导免疫反应拮抗病原感染致病中起重要作用。天然免疫的核心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质内的模式识别受体(PRR)。在此前有关人和哺乳动物天然免疫的研究中,鲜有关于区分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如共生菌)的PRR蛋白功能及相关机制的报道。邵峰实验室于2011年首次鉴定出NAIP家族的PRR蛋白不仅可以作为受体直接识别细菌鞭毛素蛋白,也可以识别存在于一大类致病菌中

不详 - 致病菌 - 2014-06-2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