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5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MNP 点击跳转

Brit J Cancer:双膦酸盐与癌症风险

Brit J Cancer:双膦酸盐与癌症风险

双膦酸盐与降低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显著相关,尤其是含氮双膦酸盐。应当指出,非含氮双膦酸盐可能会增加患肝癌和胰腺癌的风险。

MedSci原创 - 癌症,风险,双膦酸盐 - 2020-09-15

JCEM:甲状腺切除术后体重增加

JCEM:甲状腺切除术后体重增加

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体重增加,尤其是年龄较小的患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

MedSci原创 - 体重增加,甲状腺切除术 - 2020-10-27

JAHA:中国卒中及其亚型的危险因素分析

JAHA:中国卒中及其亚型的危险因素分析

该研究明确了与传统的卒中及其亚型危险因素相辅相成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减少了卒中负担。

MedSci原创 - 卒中,危险因素,亚型 - 2020-10-26

Crit Care: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基于(1,3)-β-D-葡聚糖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Crit Care: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基于(1,3)-β-D-葡聚糖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入住ICU并伴有浸润性念珠菌病风险的患者,采用(1,3)-β-D-葡聚糖指导策略可以减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持续时间。但是,该策略的安全性需要在未来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进一步验证。

MedSci原创 - 疑似侵袭性念珠菌病,(1,3)-β-D-葡聚糖,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 2020-09-15

JAHA:收缩压和动脉僵硬度进展之间的关系

JAHA:收缩压和动脉僵硬度进展之间的关系

基线收缩压与动脉僵硬度进展有关,与年龄无关。

MedSci原创 - 进展,收缩压,动脉僵硬度 - 2020-08-28

Diabetes: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激肽释放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Diabetes: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激肽释放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些新发现表明血浆激肽释放酶水平与T1D患者发生CVD和MACE的风险有关。

MedSci原创 - 1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激肽释放酶 - 2020-08-26

Neurology:表现为严重吞咽困难和上睑下垂的C1-2复合骨赘

Neurology:表现为严重吞咽困难和上睑下垂的C1-2复合骨赘

67岁男性,病程7月余,表现为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左侧上睑下垂和体重减轻30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置管。

神经科病例撷英拾粹 - 吞咽困难,骨赘,构音障碍 - 2020-03-31

J Thromb Haemost:视网膜血管闭塞成人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J Thromb Haemost:视网膜血管闭塞成人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视网膜血管闭塞患者的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患病率相似。这些结果并不支持对RAO或RVO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栓形成倾向的筛查。

MedSci原创 - 视网膜血管闭塞,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 - 2020-08-18

NEJM:异位肾-病例报道

NEJM:异位肾-病例报道

先天性后外侧膈肌缺损可导致Bochdalek疝。偶然发现最为常见,疝气通常很小,仅含有脂肪。该患者Bochdalek疝中含有肾脏较少见。

MedSci原创 - 异位肾,Bochdalek疝 - 2020-07-30

“启明星”——助力中青年医生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能力提升

“启明星”——助力中青年医生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能力提升

第一期高潮迭起 精彩纷呈。

网络 - 2020-08-13

NEJM:灼烧样腿痛-病例报道

NEJM:灼烧样腿痛-病例报道

患者为一名24岁妇女,因严重的灼烧样腿痛2天而到门诊就诊。她既往有先天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病史,为此服用了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就诊前4天,她还开始每天两次服用麦角胺治疗偏头痛。

MedSci原创 - 灼烧样腿痛,麦角中毒 - 2020-07-23

NEJM: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舌溃疡-病例报道

NEJM: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舌溃疡-病例报道

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肠道、胃和食道溃疡,但较少涉及舌头。

MedSci原创 - 巨细胞病毒,舌溃疡 - 2020-07-02

NEJM:t-PA输注后血管性水肿-病例报道

NEJM:t-PA输注后血管性水肿-病例报道

口舌血管性水肿是t-PA已知的潜在不良反应。肿胀最初可能为不对称变现,并且可能发生在缺血性病变对侧的位置。口舌血管性水肿最常发生在卒中累及绝缘岛或接受ACE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该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MedSci原创 - 血管性水肿,t-PA - 2020-06-18

AAD 2020:3期临床证实IL-17A/IL-17F单抗Bimekizumab治疗牛皮癣,优于IL-12/IL-23单抗ustekinumab

AAD 2020:3期临床证实IL-17A/IL-17F单抗Bimekizumab治疗牛皮癣,优于IL-12/IL-23单抗ustekinumab

与接受L-12/IL-23单抗Stelara(ustekinumab)的患者相比,接受bimekizumab治疗的患者取得了更好的皮肤改善。

MedSci原创 - 牛皮癣,IL-12/IL-23单抗ustekinumab,IL-17A/IL-17F单抗Bimekizumab - 2020-06-13

NEJM:粘膜下腭裂-病例报道

粘膜下腭裂通常是由于腭板与鼻中隔在硬腭层面的不完全融合以及软腭的腭肌与硬腭后缘的不正常附着所引起的。

MedSci原创 - 粘膜下腭裂,鼻音过重 - 2020-05-28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