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 点击跳转

Science:科学家发现导致青蒿素耐药性元凶

Science:科学家发现导致青蒿素耐药性元凶

4月6日,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疟疾寄生虫基因组中的一个区域可能是目前最有效的疟疾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元凶”。这一发现所涉及的耐药性似乎正在东南亚地区蔓延。 在疟疾流行的任何地方,青蒿素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打”疗法。有关青蒿素的耐药性最早于2005年在柬埔寨西部首次被发现。这种耐药性并不会导致青蒿素治疗的彻底失败,但它却减缓了清除患者血液中导致疟疾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中国科学报 - Science,青蒿素,耐药性 - 2012-05-10

FDA批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Elacestrant上市,用于HR+乳腺癌的治疗

FDA批准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Elacestrant上市,用于HR+乳腺癌的治疗

Elacestrant(艾拉司群)是Radius公司研发的一款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2021年10月20日,Menarini/Radius联合宣布艾拉司群针对ER+/HER2-晚期或

MedSci原创 - 乳腺癌,Elacestrant,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Elacestrant),雌激素受体降解剂 - 2023-03-13

病例:联合靶向和局部治疗用于Ⅲb期肝癌患者,展现出良好效果

病例:联合靶向和局部治疗用于Ⅲb期肝癌患者,展现出良好效果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是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TACE治疗与其他局部治疗手段及系统治疗的联合受到广泛关注,如TACE联合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局部肿瘤的生长;联合全身治疗则可能有助于全身疾病的控制,增加生存获益。本文将介绍一例TACE联合微波消融和信迪利单抗+仑伐替尼治疗Ⅲb期肝癌的病例。

肿瘤资讯 - 联合靶向,局部治疗,肝癌患者,效果 - 2019-12-02

中疾控预警: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存在爆发风险

中疾控预警: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存在爆发风险

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

网络 - 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 - 2024-05-23

四川发现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凉山州对适龄儿童疫苗接种

四川发现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凉山州对适龄儿童疫苗接种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7月4日在官网发消息称,四川凉山州监测发现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消息显示,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常规监测中,雷波县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送检一例疑似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6月11日,省疾控中心经初步检测后,送中国疾控中心确认。后经国家实验室进一步检测,确定为I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目前,患儿粪便样本检测结果阴性,无脊灰体征。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副主任王月丹7月11日告诉澎

澎湃新闻 - 脊灰病毒,四川,凉山州 - 2019-07-12

cell stem cell:三亲胚胎或有技术漏洞

cell stem cell:三亲胚胎或有技术漏洞

一种旨在防止母亲通过线粒体将有害基因传递给后代的基因治疗技术可能并不总是有效。 “一父两母”人工授精技术旨在避免线粒体遗传病,但诞生的婴儿拥有三个人的遗传物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这种技术存在一种潜在风险,可能无法避免线粒体遗传病。 线粒体是细胞产生能量的结构,是独立于细胞核的细胞器,它拥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并且只通过母亲遗传。线粒体变异会导致肌肉无力、肠道功能紊乱或心脏

《细胞—干细胞》 - 线粒体,胚胎,基因治疗 - 2016-05-29

GUT:许正平/盛静浩团队发现血管生成素可维持肠道菌群稳态阻止肠炎发生

GUT:许正平/盛静浩团队发现血管生成素可维持肠道菌群稳态阻止肠炎发生

肠道菌群是指定植于人体消化道内的所有细菌。虽然我们常常忽略肠道菌群的存在,但实际上它们对机体健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是一个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细菌群落。

Bio生物世界 - 肠炎,血管生成素,肠道菌群稳态 - 2020-09-03

流感和重感冒后期市场,抗疱疹病毒药物临危受命

流感和重感冒后期市场,抗疱疹病毒药物临危受命

精彩内容在抗病毒药物中,广谱抗病毒药物是20世纪末发展较快的一类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品种数量及用药金额的迅猛增长,客观上带动了抗病毒用药市场整体水平的提高。在2017年新颁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广谱抗病毒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有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其他抗病毒药物有膦甲酸钠等,基本覆盖了广谱抗病毒及抗疱疹病毒的常用药品。近期流感和重感

米内网 - 流感,抗疱疹病毒 - 2018-01-17

“生物钟”理论再受重视,睡眠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也有

“生物钟”理论再受重视,睡眠有昼夜节律的变化,血压也有

201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0月2日揭晓,三位科学家因“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发现”获奖。生物节律就是我们通俗说的生物钟。三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天然生物钟是由周期基因(the per)决定的,而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水平呈昼夜节律性变动──它们在早晨浓度较低,而夜晚浓度升高,因此决定了人们早晨清醒,夜晚睡眠。

李青大夫 - 生物钟,重视,睡眠,血压 - 2017-10-30

Science: “转叶绿体”——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新策略

Science: “转叶绿体”——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新策略

传统生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策略是在植物核基因组中转入Bt毒蛋白的基因,但是目前已经发现一些害虫有对Bt毒蛋白产生了抗性,所以科学家们正致力于研究生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新策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学家2月27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宣称,他们利用一种在叶绿体中转入双链RNA的策略,生产出一种抗虫的转基因马铃薯。   通常情况下,RNA在细胞中以单链的形式存在,双链

生物谷 - 转基因 - 2015-03-03

2015年癌症检测前沿技术盘点

2015年癌症检测前沿技术盘点

每年,癌症在全球致死700万人,我国也有10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为了降伏这一绝症,科学家们付出了极大努力,研究出多种癌症检测技术。那么,2015年又有哪些令人瞩目的癌症检测技术呢? 1、新型成像检测技术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显示,来自曼彻斯特大学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成像检测技术,其可以在肿瘤扩散之前帮助医生们鉴别出更多危险的肿

生物360 - 癌症检测 - 2015-12-29

乙肝创新药物研发方向、策略和管线概览

乙肝创新药物研发方向、策略和管线概览

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2.4亿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虽然,乙肝患者数量越来越少,但是仍然难以否认中国仍是乙肝大国。

MedSci - 乙肝,乙肝疫苗 - 2020-08-02

【一文读懂】关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一文读懂】关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

痛风发病时极具疼痛,因其与高嘌呤食物及饮酒有关,在古代只有生活富足的人才会患有此病,在有文献记载,在战争年代,痛风的发病人数明显降低,而在和平安定年代,人民生活富足,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痛风的发病人数显著上升,因此曾被称为“疾病之王,王之疾病”。但随时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糖类及较低水平蛋白质食物转变为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再加之缺乏运动锻炼,痛风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痛风病因1.原发性痛风多有遗传

MedSci原创 - 痛风,预防,治疗 - 2016-08-29

Nature:阐明人类mRNA解码机制,为癌症、感染新药研发打开新大门

Nature:阐明人类mRNA解码机制,为癌症、感染新药研发打开新大门

核糖体除了影响蛋白质合成速率之外,还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一旦核糖体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将极大影响细胞命运,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以及癌症等等。

“生物世界”公众号 - 癌症,新药研发,mRNA解码 - 2023-04-15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定向改造基因成为现实

1月30日,《细胞》杂志网站报道,全球首对靶向基因编辑猴子已在中国出生(Cell:对基因组进行精确编辑猴已经在中国出生),科学家采用的是最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可以对目标DNA进行插入、删除或重写,类似计算机编辑文字一样让科学家对物种的基因进行编辑,而且成功率一般可提高到30%,甚至50%。美国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说,生物学家最近开发了一些新方法来精确操纵基因,“但CRI

MedSci原创 - 基因编辑,CRISPR - 2014-02-19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