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IFN-α 点击跳转

Cell Death Dis:幽门螺杆菌诱导的ADM表达促进胃炎发生发展

Cell Death Dis:幽门螺杆菌诱导的ADM表达促进胃炎发生发展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全球半数以上的人均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因素,并已被WHO列为I类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上皮细胞

MedSci原创 - 幽门螺杆菌,胃炎,ADM,胃上皮细胞 - 2020-04-03

JAMA子刊:“富马酸二甲酯”vs“β-1a干扰素”在儿童起病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JAMA子刊:“富马酸二甲酯”vs“β-1a干扰素”在儿童起病多发性硬化患者中的作用

与使用干扰素β-1a治疗的POMS患者相比,更多使用DMF治疗的POMS患儿没有出现新的或新扩大的T2病变,且这些患者的校正ARR较低,DMF耐受性良好。

MedSci原创 - 富马酸二甲酯,β-1a干扰素,儿童多发性硬化 - 2022-10-09

 Clin Exp Immunol: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干扰素 Gamma 和穿孔素阳性 T 细胞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的预测

Clin Exp Immunol: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干扰素 Gamma 和穿孔素阳性 T 细胞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的预测

较高水平的IFN-γ可能是疾病进展的一个标志或一个非常异常的免疫特征。对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生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将能够了解免疫失调的差异。

MedSci原创 - 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穿孔素阳性 T 细胞,干扰素 Gamma ,免疫抑制治疗反应 - 2022-01-15

ENYO Pharma发布进行中的两项Vonafexor (EYP00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a期研究16周顶线中期结果

ENYO Pharma发布进行中的两项Vonafexor (EYP00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a期研究16周顶线中期结果

病毒血症、HBeAg阴性、CHB患者中,与peg-IFN联合给药时,Vonafexor是首个治疗16周后HBsAg平均降幅达-1.0 log10的口服药物

网络 - 慢性乙型肝炎,受试者,生物科技公司ENYO Pharma - 2021-08-05

CDD:SMYD2是先天反应中抗病毒干扰素的负调节因子

CDD:SMYD2是先天反应中抗病毒干扰素的负调节因子

在抗病毒先天应答中,IRF3的磷酸化对于诱导I型干扰素(IFN-I)的产生至关重要。

转化医学网 - 抗病毒,先天免疫 - 2023-09-10

Cell Reports︱浙江大学蔡志坚/王建莉揭示干扰素信号反馈调节抗病毒免疫应答新机制​

Cell Reports︱浙江大学蔡志坚/王建莉揭示干扰素信号反馈调节抗病毒免疫应答新机制​

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全球性问题,因其所致传染性疾病多种多样,同时伴随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iNature - 干扰素信号反馈,抗病毒免疫应答 - 2023-01-27

Cell:JAK/STAT信号通路的前世今生

Cell:JAK/STAT信号通路的前世今生

Cell杂志上非常有心地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JAK-STAT pathway at 30: Much learned, much more to do”的综述文章,回顾了JAK

解螺旋 - JAK/STAT通路,JAK/STAT - 2022-10-27

JEM:炭疽芽孢杆菌孢子通过表面RNA激活机体免疫反应

JEM:炭疽芽孢杆菌孢子通过表面RNA激活机体免疫反应

我们的研究表明细菌孢子能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的原因是应为表面的大量细菌RNA,进一步完善了机体是如何对抗细菌的孢子和繁殖形态的不同机制。

MedSci原创 - 炎炭疽芽孢杆菌,孢子RNA,免疫反应 - 2017-05-02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丰富细胞,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发育和体内稳态中具有调节神经活动、突触形成、限制胶质细胞维护血脑屏障等作用,这些稳态机制的失调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生物探索 - 星形胶质细胞,肠道微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 2021-01-30

Arthritis Rheumatol:奥马珠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STOP LUPUS)

Arthritis Rheumatol:奥马珠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STOP LUPUS)

奥马珠单抗治疗SLE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与疾病活动性改善相关。

MedSci原创 - 系统性红斑狼疮,奥马珠单抗,安全性,疗效 - 2018-12-30

JCO:Pembrolizuma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Ib / II期研究

JCO:Pembrolizuma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在晚期黑色素瘤中的Ib / II期研究

最近,研究人员报告了在PD-1初始转移性黑素瘤患者中使用pembrolizumab /聚乙二醇化(PEG)-IFN组合的Ib / II期研究。

MedSci原创 - PD-1,肿瘤,免疫 - 2018-10-27

J Exp Med:曹雪涛团队发现抗病毒先天免疫新调控通路!

J Exp Med:曹雪涛团队发现抗病毒先天免疫新调控通路!

病毒进入机体后,能刺激人体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干扰素(IFN)和一系列细胞因子来抵抗或清除病毒,而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PTM)已被证明在该过程的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

转化医学网 - 抗病毒,先天免疫,调控通路 - 2019-03-24

Cell:无间道!包庇癌细胞的它,竟能变成抗癌斗士?

Cell:无间道!包庇癌细胞的它,竟能变成抗癌斗士?

最近,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可充分释放免疫疗法药物抗癌潜力的线索。这项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工作显示,靶向调节性T细胞(Treg)可能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文章同时还揭示了目前免疫疗法药物的一种重要作用机制,并提供了使其变得更有效的思路。

学术经纬 - Treg,癌细胞 - 2017-06-19

Ann Rheum Dis: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Anifrolumab如何通过调控免疫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Ann Rheum Dis: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Anifrolumab如何通过调控免疫反应发挥治疗作用?

anifrolumab通过多方面调节SLE患者的免疫反应,其作用机制涉及广泛的免疫调节通路,特别是在抑制与SLE密切相关的I型IFN信号中显示出显著效果。

MedSci原创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I型干扰素(IFN) - 2024-04-22

Neurology:首次证实EBV病毒与多发性硬化症存在关联

两个EBV病毒颗粒,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英国伦敦大学研究人员的一篇新研究表明一种特定病毒如何欺骗免疫系统促发炎症,并对大脑中神经细胞造成伤害,而这些已知能够导致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以前的研究提示着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与多发性硬化症存在关联,但是它一直充满争议,因为科学家一直不能证实这种关联。 这一新研

EBV,病毒,多发性硬化症 - 2012-01-1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