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7年10月19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10-24 zhangfan MedSci原创

2017年10月19日刊Blood研究精选



【1】封面文章--遗传性干瘪细胞增多症的PIEZO1功能障碍的新机制


PIEZO1突变是遗传性干瘪细胞增多症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以红细胞脱水为特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 近日研究人员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从9个家族疑似遗传性干瘪细胞增多症(HX)和/或未确诊的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鉴定PIEZO1突变。研究发现突变高度保守,主要集中于羧基端区域,同时发现了几个存在种族特异性的新颖突变。研究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细胞生物学和基于生理学的功能分析对这些突变进行了表征。基于上述研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新的、野生型和变异PIEZO1膜蛋白表达的研究方法。之前的研究认为HX相关PIEZO1突变细胞通道失活缓慢,阳离子通透性增加导致红细胞脱水。本次研究发现,除了通道失活延迟之外,其通道动力学存在其他改变--突变红细胞存在渗透压反应差异和膜蛋白转运改变。

【2】国际SCHOLAR-1研究结果: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情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亚型。虽然一线5年生存率有60%-70%,但高达50%的患者会进展成难治性或治疗后复发。已发表的对难治性DLBCL患者的大规模预后数据分析有限。

国际多中心回顾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SCHOLAR-1)对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研究中难治性DLBCL根据化疗任一节点的最佳反应定义为进展期还是稳定期(一期治疗超过4个疗程、后期治疗超过2个疗程),自体干细胞移植后12个月内复发也定义为难治性DLBCL。SCHOLAR-1汇总数据来源于3个2期临床试验和2个观察性队列研究。从难治性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开始估算反应率和总生存数。

861位受试患者,其中636位属于难治性DLBCL。难治性DLBCL患者至下一治疗周期的客观反应率是26%(总体是7%)、总体生存期中位数是6.3个月。2年时仍有20%的患者存活。

【3】成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与Burkitt淋巴瘤:基因组特征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成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BL)分子特征相似,均是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临床预后不良。携带BL基因的成人BL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的高分辨率结构性和功能性基因组分析揭示MYC-ARF-p53轴是主要解除控制的信号通路。

儿童-mBL相比,成人-mBL携带明显而又高频的基因异常(del13q14, del17p, gain8q24和gain18q21)。基因突变对tonic B细胞受体(BCR)-PI3K信号通路的促进作用与年龄没有关系,而BCR-NF-κB慢信号的作用与成人-mBL相关。成人-mBL的一个子集携带BCL2异位和突变,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质表达,其中一个突变图谱与mBL相似。这些被双重打击的淋巴瘤可能来源于携带BCL2和MYC易位和/或KMT2D(MLL2)突变的肿瘤前体。在50%的成人-mBL患者中观察到MIR17HG和它的旁系同源位点的获得/扩增。

体外实验证实miR-17~92在BCR信号通路的活性和对依鲁替尼的敏感性中发挥作用。综合分析验证受CN和突变影响的相关基因网络,导致p53信号通路和BCR-PI3K/NF-κB活性的破坏。这一发现需要进行体内实验进一步验证。

【4】成人Ph染色体阴性B细胞前体细胞遗传学与预后


成人Ph染色体阴性B细胞前体(BCP)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多个细胞遗传学亚群。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Ph阴性BCP-ALL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预后价值。研究招募了617名患者,对其进行染色体核型、DNA指数、荧光原位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筛查,主要终点是治疗失败的累积发生率、无进展生存以及总生存率。研究发现t(4;11)/KMT2A-AFF1和14q32/IGH亚组存在显著的不良预后,亚二倍体/三倍体患者预后较差,且患者年龄较大,对治疗的耐受差。

【5】膜白细胞介素21扩增的供体NK细胞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自然杀伤细胞在降低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研究人员对膜白细胞介素21(mbIL21)扩增的供体NK细胞在高危骨髓恶性肿瘤患者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的剂量递增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考察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最大耐受剂量。患者在-2,7以及28天接受治疗,所有NK细胞扩增均达到所需细胞数,13名患者中11人达到了计划NK细胞量。7名患者(54%)发生了1-2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未发生3-4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过程中病毒感染率较低。平均14.7个月后,发生1例复发死亡,1例非复发死亡,其他患者仍生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盘点:2017年9月7日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9月7日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9月14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9月14日刊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9月21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9月21日刊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10月5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10月5日刊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10月12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10月12日刊Blood研究精选

盘点:2017年9月28日刊Blood研究精选

2017年9月28日刊Blood研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