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7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出芽 点击跳转

热销的奥司他韦为何能治疗甲流?

热销的奥司他韦为何能治疗甲流?

甲型流感态势凶猛,虽然与普通感冒一样也是自限性疾病,但与普通感冒相比病程长,不适感更强,也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吃药,奥司他韦(Oseltamivir)就是在这个时候被大家更多的关注的。

生命科学教育 - 奥司他韦,甲型流感态 - 2023-03-01

Cell :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Cell :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发生哪些变化?

《细胞》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介绍了一项关于新冠病毒的大型研究。一支跨国团队发现,当细胞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诸多明显的变化。研究人员们同时发现,一些药物可以针对这些变化,从而有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潜力。

学术经纬 - 2020-08-07

Nat Commun:肿瘤研究新工具---特异性标记血管新生

Nat Commun:肿瘤研究新工具---特异性标记血管新生

在原有毛细血管或微静脉的基础上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已存在的血管处以出芽的方式产生新的毛细血管的,这一过程被称为血管新生(Angiogenesis)。

生物谷 - 肿瘤,血管 - 2015-01-26

Gut:复旦大学王勇翔/袁正宏发现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的新策略

Gut:复旦大学王勇翔/袁正宏发现抑制乙肝表面抗原分泌的新策略

该研究表明HBV包膜蛋白嵌合抗原受体抑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分泌。

医药加学习班 - 乙型肝炎,HBV,AAV载体,分泌信号肽 - 2023-12-03

GIE:高危T1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手术切除的长期预后比较

GIE:高危T1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与手术切除的长期预后比较

对于高危T1期结直肠癌患者,当观察期超过10年时,DSS的净获益似乎显著。长期净获益可能存在,但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患者,尤其是有合并症的高危患者。

MedSci原创 - 高危T1期结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手术切除 - 2024-03-07

大腿根部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超声表现1例

大腿根部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3岁,8年前发现左大腿根部大小2 cm×3 cm×2 cm包块,未接受特殊治疗;8年来包块进行性增长,但不影响行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包块表面破溃。当地MRI提示左侧腹股沟下缘脂肪内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性大,并腹股沟区及髂血管周围淋巴结肿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到本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 大腿根部,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 2019-05-22

Cell Reports:西湖大学新发现:尿液中的蛋白可作为新冠轻重型的分类标准

Cell Reports:西湖大学新发现:尿液中的蛋白可作为新冠轻重型的分类标准

过去两年来,新冠的爆发让全人类措手不及。截至今天,新冠病毒仍然在地球上大部分地区肆虐。凛冬已至,温度骤降,现在已经进入了感冒等流行病毒的高发季节。

“生物世界”公众号 - 尿液分析 - 2022-01-07

Cell:“水凝胶”态蛋白质帮助细胞响应刺激

Cell:“水凝胶”态蛋白质帮助细胞响应刺激

近日,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发文称他们发现,在出芽酵母中

生物 360 - 应激,蛋白团块,相分离,神经退行性疾病 - 2017-03-11

Cell Stem Cell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Cell Stem Cell | 上海药物所合作发现肝脏胆汁酸代谢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

已有研究表明,胆汁酸是肠上皮屏障功能的重要调控物质,但其内在机制尚未阐明。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 分子机制,肠道屏障功能,肝脏胆汁酸代谢 - 2022-09-04

Nature子刊:再取进展!西湖大学王程程/占谢超揭示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复合体Rpd3L的组装机制

Nature子刊:再取进展!西湖大学王程程/占谢超揭示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复合体Rpd3L的组装机制

该研究展示了出芽酵母SIN3-HDAC复合物Rpd3L的冷冻电镜结构,平均分辨率为2.6 Å。该结构揭示了两个不同的臂(ARM1和ARM2)悬挂在由两个线圈结构域形成的t形支架上。

iNature - 酵母组蛋白去乙酰酶 - 2023-04-23

Brain:多系统萎缩中少突胶质细胞外泌体分泌涉及SNARE功能障碍

Brain:多系统萎缩中少突胶质细胞外泌体分泌涉及SNARE功能障碍

多系统萎缩症(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震颤麻痹,小脑损伤和锥体束征等。根据震颤麻痹或小脑损伤,将患者进一步分为MSA-P和MSA-C亚型。

brainnew神内神外 - 神经退行性疾病,多系统萎缩症 - 2022-09-23

PNAS:一细胞蛋白或能阻止HIV释放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促进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家族也能够阻止HIV和其他病毒的释放。这一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通讯作者是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分子微生物与免疫学副教授刘善虑(Shan-Lu Liu)博士。主要从事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复制机制以及抗病毒分子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PNA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

生物通 - TIM-1,HIV,埃博拉病毒 - 2014-09-04

PNAS:中国学者揭示他莫昔芬耐药性机制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三军医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乳腺癌中TBK1(TANK-binding kinase 1)表达上调促进了他莫昔芬(tamoxifen)耐药。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由于多数乳腺癌是雌激素依赖的恶性肿瘤,因此内分泌治

生物通 - TBK1,肿瘤,他莫昔芬 - 2014-01-24

PNAS:刘善虑博士发表艾滋病重要研究发现

来自密苏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促进病毒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家族也能够阻止HIV和其他病毒的释放。这一研究发表在近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论文通讯作者是密苏里大学医学院分子微生物与免疫学副教授刘善虑(Shan-Lu Liu)博士。主要从事病毒侵入细胞机制、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复制机制以及抗病毒分子的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cience、PNAS等国际著名杂志上发表论文40多篇

生物360 - 艾滋病 - 2014-08-28

F1000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七大新闻(2011.9.15)

HIV从细胞膜出芽生长,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RNA荧光标记一种用来标记和追踪活细胞中RNA过程的新技术,有望像绿色荧光蛋白(GFP)开启蛋白质研究那样打开RNA生物学研究。

生物谷 - 基因组学,遗传学 - 2011-12-05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3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