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巧记经食道超声二尖瓣分区

2024-05-15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上海

在这里,我将分享这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一名心脏麻醉的新手小白的视角出发,记录下那些笨拙却真诚的学习瞬间,以及如何在挑战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心”视角。

在心脏麻醉的精密世界里,每一次心跳都蕴藏着生命的奥秘,而对于一名正扬帆起航于心脏麻醉进修之旅的年轻麻醉医师来说,每一步探索都充满了挑战与成长。作为一名对经食道超声(TEE)满怀憧憬却又尽是迷茫的新手,我站在了这场医学探秘的起点,手中紧握的不仅是麻醉的权杖,更是对未知领域无尽的好奇与渴望。面对TEE这一心脏解剖的“透视镜”,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几乎为零,理解能力上的空间立体感却成了我前行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最近做了几例二尖瓣手术的麻醉,对上级医师灵动的TEE手法感到佩服,也对老师立马能判断出是二尖瓣的哪个分区感到惊奇,于是我搜寻有关TEE二尖瓣的分区的书籍和网络资源,始终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巧记。

于是乎,一次灵感的火花点亮了我的思路——如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物理模拟来搭建呢?我尝试着弯曲手指,模拟主动脉与二尖瓣前叶、后叶的空间布局,这个看似稚嫩的举动,却意外地成为了我理解TEE视角、掌握二尖瓣分区的突破口。

在这里,我将分享这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一名心脏麻醉的新手小白的视角出发,记录下那些笨拙却真诚的学习瞬间,以及如何在挑战中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心”视角,希望此次分享有助于对记忆TEE不同角度下二尖瓣分区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TEE不同切面角度所对应的解剖位置关系:

图片

图片

其次介绍4个经食道中段位置观察二尖瓣的常用切面:

v 食管中段四腔心切面(four-chamber view) 0~10°

v 食管中段二尖瓣闭合缘切面(commissural view) 45~60°

v 食管中段两腔心切面(two-chamber view)90°

v 食管中段左室长轴切面(LAX view)130°

图片

针对上图中四个角度切面的二尖瓣分区,我记忆二尖瓣分区的方法如下:食指和中指分别代表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由前往后分为123区,拇指食指圈为主动脉瓣位置,模拟上图结构,总结为下面的4个图。

图片

在这段充满挑战的心脏麻醉进修之旅中,我以笔为舟,以心为舵,逐步记录探索心脏奥秘的点点滴滴。通过手指模拟法,我学会了以一种独特而实用的方式去感知二尖瓣的微妙构造,让抽象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以上仅为我进修学习过程中的些许感悟,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老师们留言点评,指导我继续进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4895, encodeId=0c882204895a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ff9238931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二尖瓣#</a> <a href='/topic/show?id=5a7911005e9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麻醉#</a> <a href='/topic/show?id=f8351145068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EE#</a> <a href='/topic/show?id=ac2c11450e1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经食道超声#</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4506, encryptionId=f83511450685, topicName=TEE), TopicDto(id=23893, encryptionId=cff92389310, topicName=二尖瓣), TopicDto(id=110057, encryptionId=5a7911005e98, topicName=心脏麻醉), TopicDto(id=114507, encryptionId=ac2c11450e1e, topicName=经食道超声)],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y 15 21:23:39 CST 2024, time=2024-05-1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CC:LAMPOON术预防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安全有效

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是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后主要的死亡原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经导管二尖瓣前叶撕裂术(LAMPOON)在防止TMVR术后LVOT梗阻中的作用。本研究纳入了TMVR术后外科LVOT梗阻解除术高风险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LAMPOON的技术成功,且无TMVR再介入治疗,LVOT压差<30mmHg(理想)或<50mmHg(可接受)。次要终点事件包括30天死亡率和主要不良

JACC:一种有效的继发性二尖瓣反流评估方法

目前,指南对于严重继发性二尖瓣反流(sMR)的定量评估方法尚未统一,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明确针对sMR复杂性质的改进风险阈值,为正在进行的指导方针争议提供统一的解决方案。本研究纳入了423名接受有指南推荐下药物治疗的心衰患者,并通过有效反流孔面积(EROA)、反流体积(RegVol)和反流分数(RegFrac)来评估患者的sMR。分析结果显示,sMR与患者的5年死亡率呈明显相关性,EROA每增加1-S

JACC:使用扩展夹臂进行缘对缘二尖瓣修复

使用扩展夹臂的新二尖瓣修复系统在93%的患者中取得了技术成功。

JACC:二尖瓣修复术后的远期预后研究

二尖瓣修复术已经成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MR)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其远期预后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二尖瓣修复术对MR的远期影响。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234名(平均年龄59岁,男性占70.4%)接受二尖瓣修复术的MR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3年(8-34年)。在第20年,不用再手术的患者生存率为60.4%(95%Cl:56.2%-64.2%),心脏和瓣膜相关的累积死亡率为12%,非心脏相关死亡率

JAMA Cardiology:脉搏场期间的冠状动脉痉挛与二尖瓣地峡射频导管消融

当在房颤导管消融期间创建二尖瓣地峡消融线时,相邻的左周动脉血管痉挛经常发生在PFA而不是RFA,但通常是亚临床。

JACC: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在严重二尖瓣钙化患者中的应用

在有严重二尖瓣环钙化(MAC)的情况下,二尖瓣反流(MR)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在严重MAC患者中的疗效。本研究对9名严重MAC患者(平均年龄77±6岁,男性有5名)进行了经心尖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操作相关的死亡。1名患者由于假体旋转不良出现了左室流出道梗阻,并成功进行酒精室间隔消融治疗。经过平均12个月的随访,出现了1例心源性死亡和1例非

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分级标准和狭窄程度分级标准

临床医生必备: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反流程度分级标准和狭窄程度分级标准,点击立即查看!

JACC:一种预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新型多相评估法

与收缩末期评估相比,新LVOT的多相尤其是收缩早期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的LVOTO风险。

JACC:心梗会影响主动脉反流患者的二尖瓣生长和功能

二尖瓣环扩大是预防由慢性主动脉反流(AR)所致左室扩张引起的二尖瓣反流,这种扩张在功能性二尖瓣返流患者中是缺乏的,而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仍然很常见。本研究提出假设:心梗会损害AR患者瓣叶的生长,并引起二三尖瓣的纤维性改变。本研究对AR、AR+心梗和对照山羊模型进行90天的随访,并通过心脏磁共振、超声心动图和计算机断层扫描于基线水平和随访90天后测量山羊的左室容积、左室功能、二尖瓣反流和二尖瓣叶大小

二尖瓣返流的介入治疗

二尖瓣返流(MR)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是由于二尖瓣瓣叶、瓣环、乳头肌、腱索等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的二尖瓣病变,即在心脏收缩时心脏二尖瓣关闭不严,使得血液从左心室反向流入左心房。二尖瓣返流发病率为主动脉瓣狭窄(AS)的10倍,据统计,在我国60岁以上二尖瓣返流患病率达13.4%,需治疗的二尖瓣返流(≥3级)达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