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肠道微生物群 点击跳转

The Scientist:肺部<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组决定你的健康

The Scientist:肺部微生物组决定你的健康

近年来,肺部微生物组对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科学家们的重视。The Scientist杂志特别撰文介绍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如果将人类的消化系统看作是从口腔延伸至胃和肠道的一条河流,那么肺就是河流旁的湖泊,常常被湍急的水流波及,密歇根大学的Gary Huffnagle说。Huffnagle研究肺部菌已经有十年了,“持续有来自于口腔的细菌流入肺部,”他说。但肺也可以通过纤毛活动和

手牵手资讯网 - 肺部微生物,呼吸道健康 - 2015-01-16

<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又上头条了!看克利夫兰诊所在《cell》上的发文

肠道微生物又上头条了!看克利夫兰诊所在《cell》上的发文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难以抵制脂肪的诱惑,因为它是如此的爽滑鲜香。有人辩解说,人类嗜脂肪是基因对远古饥饿的记忆造成的。现在饥饿终于不再缠着我们了,可是心血管疾病却找上了门。据WHO统计,每年大约有17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竟占到全年死亡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脂饮食恰恰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最近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背后的“主谋”之一竟是肠

奇点网 - 肠道微生物,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2015-12-30

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竟与<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组存在关联

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竟与肠道微生物组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肠道微生物组中的细菌促进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 CCM)形成。这项研究提示着改变CCM病人的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一种有效地治疗这种脑血管疾病的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

生物谷 - 肠道微生物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脑血管疾病,TLR4,脂多糖,血管,内皮细胞 - 2017-05-11

Nat Metab:<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代谢产物甲酸盐可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Nat Metab: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甲酸盐可加剧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甲酸盐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肠源性癌代谢物。

MedSci原创 - 结直肠癌,具核梭杆菌,肠道微生物组,甲酸盐 - 2022-04-28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补充牛乳铁蛋白不会破坏接受益生菌的早产儿的<font color="red">微生物群</font>发育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补充牛乳铁蛋白不会破坏接受益生菌的早产儿的微生物群发育

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补充牛乳铁蛋白(bLf)是否会破坏接受预防性益生菌管理的胎龄小于31周的早产儿的肠道微生物群发育,研究结果已发表于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MedSci原创 - 益生菌,牛乳铁蛋白 - 2021-07-31

Cell:食物经<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分解的这种代谢产物,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

Cell:食物经肠道微生物分解的这种代谢产物,增加了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食物中的苯丙氨酸在被肠道微生物分解时,产生的副产物苯乙酰谷氨酰胺(PAG)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包括心脏病、中风和死亡。该研究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生物探索 - 2020-03-10

Cell Host & Microbe:<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又发威!粪便可以揭示疾病进程或预测药物效果

Cell Host & Microbe:肠道微生物又发威!粪便可以揭示疾病进程或预测药物效果

自从2007年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启动开始,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研究陆续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尤其是近年来“火的不行”的肠道微生物

奇点网 - 肠道微生物,粪便 - 2017-05-31

中国科学团队发现可乐竟然改变<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中国科学团队发现可乐竟然改变肠道微生物,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今年 6 月份,来自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尹芝南教授的团队发现,不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竟然可以显著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进而促进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而含咖啡因的高糖可乐则不会。

奇点网 - 可口可乐,自身免疫疾病 - 2017-06-26

Cell:3篇文章绘制<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遗传、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Cell:3篇文章绘制肠道微生物、遗传、环境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导语:11月3日,《Cell》期刊同时发表3篇文章,解析了肠道微生物、环境和遗传因素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模式。作为人类功能基因组学计划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表示,研究遗传、微生物、环境等因素与免疫系统的互作,有助于实现免疫类疾病的个性化治疗目标。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自身以及赖以生存的环境中,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肠道微生物更是备受关注,它与免疫系统、大脑神经、新陈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关系。近

生物探索 - 微生物,肠道,遗传,基因,免疫 - 2016-11-07

Cell子刊:科学家阐明双胞胎间<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组的差异所在

Cell子刊:科学家阐明双胞胎间肠道微生物组的差异所在

medicalxpress.com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英国1000多对双胞胎进行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发现,机体一部分微生物组是可以通过遗传和塑形的,而这并不是通过微生物从父母向儿童进行扩散,而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基因来实现的,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新型的遗传性细菌群落,其或许和个体的饮食喜好、代谢和

生物谷 - 双胞胎,肠道微生物组,遗传 - 2016-05-17

Cell Host & Microbe:脑损伤的早产新生儿的<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免疫-脑轴发育异常 

Cell Host & Microbe:脑损伤的早产新生儿的肠道-微生物-免疫-脑轴发育异常 

最近,研究人员分析了60名极度早产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免疫学和神经生理学发展,这些婴儿接受了包括抗生素和益生菌在内的标准医院护理。

MedSci原创 - 免疫,早产儿,脑损伤,肠道微生物 - 2021-09-04

Nature:母体<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组可调控胎儿神经发育

Nature:母体微生物组可调控胎儿神经发育

通过研究耗尽和选择性重建的母体肠道微生物组对小鼠胎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探究母体肠道微生物组在稳态过程中调节早期胚胎大脑发育和后代晚期行为的作用。

MedSci原创 - 肠道菌群,神经发育 - 2020-09-24

“神药”二甲双胍通过影响<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起减肥作用!

“神药”二甲双胍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起减肥作用!

肠道是二甲双胍的主要储存库,在空肠中的累积量是血浆的30-300倍。

MedSci原创 - 2021-07-30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font color="red">肠道</font><font color="red">微生物</font>有关!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诱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与肠道微生物有关!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丰富细胞,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发育和体内稳态中具有调节神经活动、突触形成、限制胶质细胞维护血脑屏障等作用,这些稳态机制的失调是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生物探索 - 星形胶质细胞,肠道微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炎症 - 2021-01-30

唾液微生物变化或可预测胰腺癌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患者唾液微生物种类的变化与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相关。该研究结论也证明唾液微生物可作为系统性疾病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该研究使用人类口腔微生物鉴定芯片检测10例胰腺癌患者和10位健康对照人群,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候选菌种,然后通过该技术对28例胰腺癌患者、28位健康对照者和27例慢性胰腺

中国医学论坛报 - 唾液微生物,胰腺癌 - 2012-04-16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