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首次揭示 点击跳转

Nat Commun:科学家<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人类胚胎的遗传组成结构

Nat Commun: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胚胎的遗传组成结构

最近,来自瑞典卡若琳斯卡学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首次绘制出了人类受精卵初期所有处于活性的基因图谱,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或为深度理解人类早期胚胎的发育以及帮助开发治疗不育症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

生物谷 - 垃圾DNA,基因图谱,受精卵分裂 - 2015-09-07

Sci Signal:<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受高盐浓度机制

Sci Signal:首次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受高盐浓度机制

他们揭示出这种细菌如何调节它的盐水平。

生物谷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2016-08-18

肝癌领域最新成果:<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肝癌分子特征全景,提示精准诊治新策

肝癌领域最新成果:首次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提示精准诊治新策

9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我国肝癌突变谱与西方肝癌突变谱的多个不同之处,提示了进一步基于中国人肝癌数据开展临床转化研究的必要性。

文汇网 - 医学人文 - 2019-10-11

Science | 雷鸣团队等<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真核生物tRNA前体5’端加工成熟机制

Science | 雷鸣团队等首次揭示真核生物tRNA前体5’端加工成熟机制

RNase P(Ribonuclease P )是由RNA介导、负责tRNA前体5’端加工成熟的核酶。RNase P是存在于目前地球上所有物种中的一类保守的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RNA-蛋白质复合物。真核生物的RNase P 是由一条长链非编码RNA分子(~300nt)和近十个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分子机器。RNase P 作为最早发现的核酶之一(Sidney Altman),颠覆了蛋白质作为唯一催化分子的

BioArt - 首次揭示,真核生物,tRNA,前体5’端,加工成熟机制 - 2018-09-30

Science:史上<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为何父本线粒体在受精后不会遗传给后代

Science:史上首次揭示为何父本线粒体在受精后不会遗传给后代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就已了解到一些数量的DNA存在细胞核外的线粒体中。线粒体在细胞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让细胞正常运转的呼吸功能和代谢功能。人们还发现在几乎所有动物的繁殖期间,只有母本线粒体DNA传递给后代,而父本线粒体DNA在它发挥影响之前就在受精卵中被选择性地摧毁了。这个过程背后的精确机制一直是不清楚的。谈及线粒体遗传时,为何母体基因是以牺牲父本基因的代价来发挥统治力呢?在一项新的研

生物谷 - 遗传,DNA,本线粒体 - 2016-06-25

Nat Genet:<font color="red">首次</font>!《Nature》子刊<font color="red">揭示</font>被忽略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Nat Genet:首次!《Nature》子刊揭示被忽略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近日,一项关于免疫反应的研究揭示了隐藏的遗传变异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转化医学网 - 免疫,基因突变 - 2018-01-31

Cancer Cell:中国科大等<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T细胞淋巴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Cancer Cell:中国科大等首次揭示T细胞淋巴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中心及中科院天然免疫和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教授瞿昆课题组联合美国斯坦福大学Howard Chang实验室,首次揭示了T细胞淋巴瘤(CTCL)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T细胞,淋巴瘤,表观遗传 - 2017-06-26

Nature Communications:香港大学<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较轻的具体原因

Nature Communications:香港大学首次揭示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较轻的具体原因

2021年7月29日,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SARS-CoV-2 specific T cell responses are lower i

“ E药世界”公众号 - 新冠肺炎 - 2021-08-01

<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蛋白ANG双管齐下促进造血系统重建

首次揭示蛋白ANG双管齐下促进造血系统重建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和塔夫茨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蛋白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 ANG)激动人心的新功能:它在调节血细胞形成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骨髓移植和促进辐射诱导的骨髓衰竭病人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当前的骨髓移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些发现可能导致人们开发出重要的治疗性干预来协助改善这些疗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8月11日那期Cell期刊

生物谷 - 蛋白ANG - 2016-08-14

Cell: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肺腺癌蛋白质组完整图谱

Cell: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肺腺癌蛋白质组完整图谱

近日,来自中科院等国内多家机构的科学家首次在国际上揭示了肺腺癌蛋白质组完整图谱,为肺

转化医学网 - 肺腺癌 - 2020-07-13

Neuron:杨帆/吕维加<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大脑调控甲状旁腺素分泌干预骨代谢的机制

Neuron:杨帆/吕维加首次揭示大脑调控甲状旁腺素分泌干预骨代谢的机制

该研究结果不仅证明了中枢神经系统在调节外周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和维持骨代谢稳态中不可或缺,而且揭示了中枢神经在分子、细胞和回路水平上调控甲状旁腺激素的潜在机制。

“ iNature”公众号 - 骨代谢,甲状腺素分泌 - 2023-04-24

Eur Urol:复旦肿瘤<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中国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图谱

Eur Urol:复旦肿瘤首次揭示中国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图谱

“由于人口基数大和老龄化趋势明显,我国前列腺癌的年死亡人数接近5.2万人,为美国前列腺癌的年死亡人数的两倍。因此,如何降低我国前列腺癌死亡率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叶定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前列腺癌是我国男性发病率位列第六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

中国科学报 - 前列腺癌,高致死性前列腺癌,基因 - 2019-07-17

Science:中国科大<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最核心激酶ATR的激活机制

Science:中国科大首次揭示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最核心激酶ATR的激活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合作,首次揭示了ATR-ATRIP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ATR激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结构基础,该研究成果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核心激酶ATR - 2017-12-04

PNAS:付彩云团队<font color="red">首次</font><font color="red">揭示</font>靶向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PNAS:付彩云团队首次揭示靶向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危害尤为严重,在儿童及 35 岁以下成人恶性肿瘤致死率中居第一位。目前,髓系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髓系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新靶点的发掘也有待突破。因此,研发髓系白血病治疗新技术,发掘髓系白血病治疗新靶点,研发更加有效的髓系白血病治疗药物,是当前髓系白血病基础研究

BioArt - 靶向抑制,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子机制 - 2019-09-07

中国科学家<font color="red">首次</font>找到<font color="red">揭示</font>动物体内能识别方向的“生物指南针”

中国科学家首次找到揭示动物体内能识别方向的“生物指南针”

为什么有的人方向感很差?这或与体内的磁感应蛋白MagR的基因变异有关。11月16日,Nature网站发文祝贺:中国的科学家谢灿教授团队公布了动物体内具有辨识方向作用的“生物指南针”结构——由被其命名为MagR的磁感应蛋白与光敏隐花色素蛋白组成的含铁元素的复合体(MagR/Cry)。谢灿教授的这一重磅发现与分享,将开启科学界以生物指南针结构为基础的“磁遗传学”的研究浪潮。是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生物探索 - 生物指南针 - 2015-11-18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