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

你是不是要搜索 期刊沙门氏菌 点击跳转

改变肠道<font color="red">菌</font>,一天也不晚

改变肠道,一天也不晚

坊间传说:人可以通过改变肠道群组成来减肥。我想说这其实并不容易…… 人和人之间的基因组相似度达到99.9%,但体内微生物组相似度只有10%。这些差异的产生不全要怪罪主人,因为影响肠道群的因素还挺多呢。总的来说有5大点,年龄、饮食、抗生素、遗传,以及生理机能。它们的作用机理都是改变群生长的肠道环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虽然群处于动态平衡,但改变的主要是每一种的多少和占比,基本上不会是种类变

果壳网 - 肠道菌,肠道菌群,小鼠,蛋白质,接种 - 2014-11-04

脑膜炎球菌疫苗MenQuadfi获得欧盟批准

脑膜炎球菌疫苗MenQuadfi获得欧盟批准

脑膜炎球菌病可以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夺走生命,并使幸存者患有严重的永久性残疾。

MedSci原创 - Sanofi,脑膜炎球菌疫苗,MenQuadfi,MenACWY - 2020-11-29

NEJM:导尿后紫色尿液-病例报道

NEJM:导尿后紫色尿液-病例报道

尿液中的吲哚酚硫酸盐经尿液排出后,可被细菌酶分解,形成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蓝色和红色,混合后会形成紫色。

MedSci原创 - 导尿,紫色,尿液 - 2019-10-31

Nat Microbio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菊粉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键有益菌和代谢物被锁定

Nat Microbiol:香港中文大学于君团队发现菊粉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关键有益菌和代谢物被锁定

该研究发现可溶性纤维菊粉(inulin)被发现比不溶性纤维素更有效地抑制小鼠NASH进展,如肝脏脂肪变性、坏死炎症、球囊和纤维化的减少。

iNature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菊粉 - 2023-07-01

Nat Med:有益肠道细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Nat Med:有益肠道细菌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比利时鲁汶大学鲁汶药物研究所帕特里斯 · 卡尼团队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威廉 · 德 · 福斯教授合作,共同发现了一种有益的肠道细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能够减少老鼠肥胖和 Ⅱ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并且使用巴杀菌处理后的

中国科学报 - 有益肠道菌,心血管 - 2019-12-09

留置导尿 2 个月,尿液竟突然变成紫色,这个案例,你一定得知道!!

留置导尿 2 个月,尿液竟突然变成紫色,这个案例,你一定得知道!!

留置导尿 2 个月,尿液竟突然变成紫色,这个案例,你一定得知道!!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 留置导尿,尿液颜色,尿袋 - 2019-01-27

BIOMEDICINES:代谢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物群破坏并促进炎症

BIOMEDICINES:代谢综合征患者口腔微生物群破坏并促进炎症

口腔微生物群在MetS中被破坏,并可能促进炎症,为包括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在内的其他全身性疾病提供了通道。

MedSci原创 - 代谢综合征,口腔微生物 - 2022-12-28

Nutrients:多吃葡萄增加肠道<font color="red">菌</font>群多样性,并降低胆固醇

Nutrients:多吃葡萄增加肠道群多样性,并降低胆固醇

众所周知,饮食会塑造肠道群,肠道群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影响着人的体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还能控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等等。

医诺维 - 肠道菌群,葡萄 - 2022-01-10

NAT MED:你的肠道内居住着一种可以减肥的细菌……

NAT MED:你的肠道内居住着一种可以减肥的细菌……

实验发现,即使在巴灭菌后,该细菌对肠屏障的强化作用仍然存在。这项研究结果不仅为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疗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心血管疾病和胃肠炎提示新方向。巴消毒的A. mucin

生物探索 - 减肥,细菌,肠道 - 2016-12-03

J Gastroenterology: 乳酸<font color="red">菌</font>应激蛋白GroEL可预防结肠炎症的发生

J Gastroenterology: 乳酸应激蛋白GroEL可预防结肠炎症的发生

炎性肠疾病(IBD)无论是在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都通常表现出慢性结肠炎症的现象,免疫细胞与数十亿的细菌相互作用一起造成肠道炎症的发生。

MedSci原创 - 炎症性肠病,益生菌 - 2021-04-04

Cell Host & Microbe:你以为肠道细菌的数目决定它们功能是否强大么?错

Cell Host & Microbe:你以为肠道细菌的数目决定它们功能是否强大么?错

无数研究结果表明,数以万亿计的肠道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且研究人员发现,某些数量较少的肠道微生物也对人体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

MedSci原创 - 肠道细菌,炎症反应,白细胞 - 2015-11-13

J Med Chem:发现新型抗MRSA候选药物

J Med Chem:发现新型抗MRSA候选药物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作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和院内获得性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其感染者的死亡率比非耐药细菌感染者的死亡率高出64%,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分严重的耐药细菌,呼吁开发新型抗生素用于治疗

上海药物研究所 - MRSA,螺嘧啶三酮类化合物,新型抗生素 - 2019-03-28

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诊疗规范(2019版)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17版)》的基础上,从CM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实验室诊断、临床类型、预防方案,CMV病的治疗,儿童SOT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防治,CMV肺炎合并伊肺孢子肺炎的防治等方面

器官移植.2019,10 (2):142-148 - 器官移植,巨细胞病毒 - 2019-04-13

JCM:瑞士开发快速诊断抗生素耐药性新方法

最近,瑞士弗里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广谱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的检测方法。医学和分子微生物学部门的Patrice Nordmann教授和Laurent Poirel博士,与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的U914 Emerging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合作,完成了这项工作。这种新的检测方法,

生物通 - 抗生素,耐药性 - 2014-07-01

【盘点】登革热近期重要研究一览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4天,多数为5—8天。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还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登革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2014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8753例,其中重症病

MedSci原创 - 登革热,媒传疾病 - 2019-09-27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