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esthesia & Analgesia:基于实时脑电指导的住院医麻醉管理教学培训系统研 发: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2023-12-19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尽管基于实时脑电指导的住院医麻醉管理 ELC 教学培训系统的应用,并未显著减少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吸入麻醉药的用量,但提高了麻醉住院医师的脑电图知识水平,同时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

张泉 翻译 赵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审校

背景:应用不同的麻醉药物以及不同的患者个体因素,会产生不同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频谱和波形。但是,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接受培训的麻醉住院医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在全麻实施过程中,EEG 时间序贯数据和频谱波形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这些变化可能对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本课题研发了一种针对麻醉住院医师术中利用脑电频谱图进行麻醉深度调控和监测的电子教学课程(electronic learning curriculum,ELC),其内容涵盖对 EEG 频谱图的解析,以及如何利用 EEG 频谱图调控患者术中麻醉深度。本研究将单中心的麻醉住院医师随机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 ELC 课程教学,且术中使用的脑电频谱监测仪;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标准住院医师 EEG 课程培训,脑电频谱监测仪。本研究的核心假设为:接受干预措施 -ELC 培训课程后的麻醉住院医师,对 60 岁及以上患者实施麻醉时,能够减少吸入麻醉药物的用量。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年龄校正后的最小肺泡浓度(age-adjusted 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aaMAC)。本研究为了确定干预前后是否存在麻醉药用量差异,同时比较了两组麻醉住院医师在干预前后,实施麻醉时患者 aaMAC 值。为了测量干预后的疗效,干预组只纳入实际使用脑电频谱监测仪并记录的病例。对实施麻醉的住院医师进行随机分配,利用多变量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aaMAC 值和患者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非预先设定的次要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还利用多变量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定时间段(干预前和干预后),和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是否对aaMAC 值测定存在影响和相互作用。对麻醉住院医师的 EEG 知识差异(预先设定的次要结果)通过双侧两组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干预后,由接受 ELC 教学的住院医麻醉的患者(ELC 组,159 例患者)与接受常规标准 EEG 课程培训的住院医麻醉的患者(对照组,325 例患者)相比,aaMAC 值无显著差异 [MD,− 0.03;95%(confidence interval,CI)− 0.09~ 0.03;P = 0.32]。在多变量混合模型中,时间段(干预后与干预前)和分组(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影响,并未导致aaMAC 显著降低(MD,− 0.05;95% CI,− 0.11 ~ 0.01;P = 0 .102)ELC 组住院医师(N = 19)与对照组住院医师(N= 20)相比,在 ELC 干预前后,脑电图相关知识测试分数有较大的提高(MD,6;95% CI,3.50 ~ 8.88;P < 0.001)。ELC 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中位数分别为 ELC 组 2.48 天,对照组 3.86 天;P = 0 .024)。

结论:尽管基于实时脑电指导的住院医麻醉管理 ELC 教学培训系统的应用,并未显著减少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吸入麻醉药的用量,但提高了麻醉住院医师的脑电图知识水平,同时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

 

专家述评

基于实时脑电指导的住院医麻醉管理教学培训系统研发:一项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赵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

本文作者选题聚焦于麻醉学住院医生培训过程中的课程创新,研发了一项基于实时脑电指导的住院医生麻醉管理电子教学培训课程(electronic learning curriculum,ELC)。该电子课程,针对麻醉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麻醉深度的调控。希望通过脑电频谱图监测升级现有的 BIS 值为指导的脑电监测,从而达到使麻醉住院医生能够在实施 60 岁以上老年人全麻的过程中,在满足麻醉深度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吸入麻醉药用量。

这项线上电子课程,包括四个交互式电子学习模块、互动测验、以及 25 个问题,旨在提高麻醉住院医师对麻醉深度的把控。本研究的难点在于对混杂影响因素的控制。为了尽可能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方法学采用单中心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对照组只接受标准课程教学:包括阅读《米勒麻醉》第八版中的“全身麻醉和镇静期间大脑态监测”和“老年麻醉”章节;术中不使用脑电频谱监测仪;在麻醉管理或实施方法方面没有限制,并可以使用 BIS 测。干预组采用 ELC 电子课程教学,使用脑电频谱监测不用 BIS 监测,麻醉深度调控采用文中图 2 所示的麻醉深度调控策略。同时对于研究涉及的 60 岁以上老年全麻患者实施了严格的纳排标准控制。

虽然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年龄校正后的最小肺泡浓度(age-adjusted 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aaMAC),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的次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后,麻醉住院医生的脑电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接受全身麻醉的 60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提示这项新的教学培训系统,存在教学和临床指导意义。

现有脑电教学课程,多为 BIS 监测为指导的麻醉深度调控策略。以脑电频谱图为指导的麻醉深度判断和调控策略,可以为麻醉医生提供更高维度的脑电监测信息,是麻醉住院医生培训的必要升级。本文是对麻醉学住院医生培训教学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而且在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学方面做出了严谨的示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177585, encodeId=312421e7585c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f0f1030431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麻醉#</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03043, encryptionId=bf0f1030431a, topicName=麻醉)],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Dec 27 19:00:12 CST 2023, time=2023-12-2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2023-12-27 梅斯管理员 来自上海

相关资讯

麻醉医生也能改善儿童自闭症?

这也许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后,麻醉治疗学的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这也是麻醉学科走向临床学科最关键的一步。

透析患者的麻醉,围术期管理的几个要点

透析患者常因ESKD相关问题而需要手术和有创操作,包括血管通路手术、甲状旁腺切除术和肾移植,也会因其他问题而需要择期或急诊手术。

Anesthesia & Analgesia:丙泊酚或七氟烷麻醉后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水平: 一项 Meta 分析

表明,病人和手术本身对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比麻醉技术要大得多。尽管有很多研究报道了使用丙泊酚对老年围术期认知功能的益处,但是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来证明这种效果。

肥胖患者麻醉需谨慎

对于重度肥胖患者的手术,如果条件允许,区域组织相对于全身麻醉更可取,可作为首选。如需合并镇静,则镇静深度应控制在最小,且严密监测。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麻醉也可以不是诱发因素

以往认为全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而最新研究显示麻醉方法与POCD无明显相关性。

临床工作中,如何预防麻醉危机?

麻醉医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是预防危机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