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控糖,终身受益!《柳叶刀》:二甲双胍、胰岛素或磺脲类效用长达44年

2024-05-23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上海

来自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该研究随访时间从10年延长到24年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控糖策略,早期使用磺酰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策略,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身罹患心梗和死亡风险。

糖尿病用药后的随访有助于了解患者能否从治疗中获益,以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等情况。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是一项横跨20年的随机、多中心研究,该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控糖策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建议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磺脲类药物、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研究结束后的10年随访发现,尽管治疗已经结束,但强化控糖策略存在遗留效应,仍然持续给患者带来益处,相比于接受传统控糖策略的患者,采用强化控糖策略的患者并发症明显更少。

那么,这种遗留效应可维持多久呢?是会终身存在,还是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消失呢?来自牛津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该研究随访时间从10年延长到24年后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控糖策略,早期使用磺酰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强化降糖策略,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终身罹患心梗和死亡风险。该研究发表于《柳叶刀》(The Lancet)。

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先来回顾下UKPDS研究,该研究在1977年至1991年纳入5102例患者,其中4209例(82.5%)患者分别随机接受强化控糖策略(磺脲类、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或传统控糖策略(饮食干预为主)。20年的干预结束后,有3277例幸存者接受为期10年的随访研究,时间截至2007年。

研究人员对10年随访结束后幸存者进行了为期14年的延长随访(截至2021年)。1977年时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0.2岁,其中41.3%为女性,到2021年时已过去44年,幸存者平均年龄为79.9岁。1489例参与者被纳入延长随访分析,研究人员在参与者的意向治疗基础上,预先设定了7个临床结局,即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糖尿病相关死亡、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

长达24年的随访时间里,强化控糖策略的遗留效应并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弱化的迹象。相比于传统控糖策略,使用磺脲类或胰岛素的强化控糖策略可使参与者全因死亡、心梗、微血管疾病风险显著降低,具体来说:

  • 全因死亡风险相对降低10%(95%CI:2%~17%,P=0.015),绝对风险降低2.7%;

  • 心梗风险相对降低17%(95%CI:6%~26%,P=0.002),绝对风险降低3.3%;

  • 微血管疾病风险相对降低26%(95%CI:14%~36%,P<0.0001),绝对风险降低3.5%;

  • 卒中或周围血管疾病风险无显著降低。

而使用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可使参与者整体和心梗风险显著降低,具体来说:

  • 整体相对风险降低20%(95%CI:5%~32%,P=0.010),绝对风险降低4.9%;

  • 心梗风险相对降低31%(95%CI:12%~46%,P=0.003),绝对风险降低6.2%;

  • 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或微血管疾病风险未显著降低。

文章表示,对UKPDS参与者的治疗和随访长达44年,累积随访80000人次,可能是迄今为止随访时间“最长”的研究。研究充分证实了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控糖的重要性,无论是使用磺脲类和胰岛素,还是二甲双胍的强化控糖策略,均未观察到其遗留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这些结果的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因此,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这或许是最大限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终身风险的关键。

参考资料

[1] Amanda I Adler, Ruth L Coleman, Jose Leal, et al. Post-trial monitoring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intensive glyca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extended from 10 years to 24 years (UKPDS 91):the Lancet. May 17, 2024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4)00537-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06213, encodeId=73142206213e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4f77e66525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 href='/topic/show?id=2ad5104395d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糖尿病#</a></a> <a href='/topic/show?id=31618386e1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胰岛素#</a> <a href='/topic/show?id=ce9d239823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二甲双胍#</a> <a href='/topic/show?id=802ce3883f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磺脲类#</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3982, encryptionId=ce9d239823b, topicName=二甲双胍), TopicDto(id=73883, encryptionId=802ce3883fa, topicName=磺脲类), TopicDto(id=76652, encryptionId=4f77e665253,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104395, encryptionId=2ad5104395dc, topicName=糖尿病), TopicDto(id=83867, encryptionId=31618386e18, topicName=胰岛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y 23 16:00:01 CST 2024, time=2024-05-2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PLoS One:伴和不伴有糖尿病的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次数有差别吗?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多接受手术治疗CTS。并且1型糖尿病患者多于2型糖尿病患者。

CGP专家共识 | “三高”基层防治专家共识(2024)

本共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三高”防治意识和能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三高”防治提供科学的策略支持,为实施具有基层特色的“三高”共管奠定坚实基础。

世界首例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

国际上首次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C)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成功治愈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的病例报道。

降糖降血脂+减重超28斤;司美格鲁肽可减肥还能治心衰 | 糖尿病前沿荟萃

《医学新视点》持续关注糖尿病领域研究进展,梳理了2024年1月~4月全球权威期刊(IF≥10)发表的507篇糖尿病领域研究。

Int J Gen Med:中国乳腺癌妇女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的最佳截断值

在中国无糖尿病史的乳腺癌妇女中,未确诊糖尿病的患病率很高。在中国乳腺癌女性中,HbA1c诊断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0%和5.5%。

DDW2024速递 | GLP-1激动剂降低伴有MASLD和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风险

今日为您带来DDW oral presentation: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关联。

Narrative: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一高风险群体的围术期管理,我们要合理的进行围术期干预和预防。

JAHA:糖尿病患者首次心肌梗死后的生存趋势

在过去的15年中,无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首次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趋势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了显著改善。相比之下,1型糖尿病患者没有出现类似的改善。

降低女性糖尿病患者的CVD风险,强化降压可带来额外获益!| 研究速递

近期有研究显示,患有2型糖尿病 (T2D)的女性早期被诊断高血压,其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更高,并且可能受益于强化降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