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治疗房颤研究入选2024年度“心律失常领域10大研究”
参松养心胶囊组提高了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7.8%,降低复发风险达40.0%。
Nature Medicine:当人工智能点亮心脏迷宫:改写持续性房颤治疗史的开端
《Nature Medicine》研究表明,AI 引导的心脏消融术改变持续性房颤治疗困局。其通过 Volta AF - Xplorer 系统精准定位异常放电灶,提升无复发生存率,对介入医学意义重大。
Circulation: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妇女发生房颤的风险
首次分娩时暴露于HDP的妇女与未暴露于HDP的妇女相比,发生房颤的原因特异性危险比显著增加,在暴露于更严重的新生HDP诊断和妊娠期慢性高血压的受试者中观察到更高的发生率。
Eur J Prev Cardiol:睡眠特征及其对房颤发病率的共同影响
失眠症状和睡眠时间短是房颤的因果危险因素。然而,两种睡眠特征的结合并不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而是每一种特征的叠加风险。
Eur J Prev Cardio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房颤结局的关系
FGF23是获得房颤相关结果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遗传FGF23和血清FGF23水平之间的矛盾关系强调了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阐明潜在的机制。
JAHA: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
NEJM:每月一次!新型单抗疗法可显著降低房颤患者出血事件
对于中高卒中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Abelacimab治疗不仅显著降低游离凝血因子XI水平,还大幅减少了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房颤新危险因素有四大类,应重视并积极管理!上海九院王宁荐等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我国房颤患者多,上海九院综述其非传统危险因素四类,与传统因素互作,虽个人控制有限,但干预对预防有重要意义,还介绍了各类因素的机制与策略。
Eur J Heart Fail:利用机器学习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新发房颤情况
与传统的肥厚性心肌病-房颤评分相比,该研究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预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新发房颤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JAHA: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房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新诊断的AF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短暂性缺血性发作、全因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