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盘点:2022年血液肿瘤领域十大临床研究进展

2022-12-28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随着CAR-T细胞治疗等新技术,新靶点治疗不断出现,血液肿瘤呈现快速发展,梅斯小编为您盘点2022年度血液肿瘤领域十大临床研究进展,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CAR-T细胞治疗等新技术,新靶点治疗不断出现,血液肿瘤呈现快速发展,梅斯小编为您盘点2022年度血液肿瘤领域十大临床研究进展,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1、GPRC5D靶点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取得突破

(1)、GPRC5D 靶向 CAR T 细胞疗法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获突破

目前临床上MM的靶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调节药物(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泊马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伊沙佐米)及抗CD38单抗等。尽管前线疗法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末线疗效十分有限。靶向BCMA的单克隆抗体及CAR-T细胞疗法正在如火如荼地研发中,但对于BCMA低表达或阴性相关的复发病例,此类药物的疗效不容乐观。鉴于多发性骨髓瘤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科研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全新的靶点——GPRC5D。

在这项 1 期剂量递增研究中,我们以四个剂量水平对经过大量预处理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包括 BCMA CAR T 细胞治疗后复发的患者)进行了 GPRC5D 靶向 CAR T 细胞疗法(MCARH109)。共有 17 名患者入组并接受了 MCARH109 治疗。在 150×106 个 CAR T 细胞中确定了最大耐受剂量。在 450×106 CAR T 细胞剂量下,1 名患者出现 4 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2 名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 3 级小脑疾病。接受 25×106 至 150×106 细胞剂量的 12 名患者未发生小脑疾病、任何级别的 ICANS 或 3 级或更高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整个队列中 71% 的患者和接受 25×106 至 150×106 细胞剂量的患者中有 58% 报告了反应。有反应的患者包括以前接受过 BCMA 治疗的患者;在整个队列中 10 名此类患者中的 7 名和接受 25×106 至 150×106 细胞的 6 名此类患者中的 3 名观察到反应。这项针对 GPRC5D 的 CAR T 细胞疗法 (MCARH109) 的研究结果证实 GPRC5D 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主动免疫治疗靶点。 详细见:NEJM:靶向GPRC5D的CAR-T细胞治疗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

(2)GPRC5D和CD3双抗在多发性骨髓瘤同样获突破

Talquetamab是目前唯一1款同时靶向GPRC5D和CD3的通用型T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GPRC5D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个新靶点,talquetamab能够激活CD3阳性T细胞,诱导T细胞对GPRC5D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杀伤。试验表明,talquetamab诱导的缓解更加持久。今年夏天,FDA批准Talquentamab用于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突破性治疗。 Talquetamab的I/II期临床试验为MonumenTAL-1,研究分为2部分:剂量递增(第一部分)和剂量扩展(第二部分)。研究人群为既往接受中位五线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截至2021年4月18日,已有184例R/R MM患者接受了talquetamab治疗。

患者接受皮下注射(SC)每周0.4mg/kg和每两周0.8mg/kg剂量后,总缓解率(ORR)为74.1%和73.1%。0.4mg/kg队列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超9个月。

Talquetamab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CRS,0.4mg/kg队列的3级CRS发生率为2%;0.8mg/kg队列的3级CRS发生率为1%。详细见:ASH 2022:杨森GPRC5D/CD3双抗Talquetamab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将为ORR达到73%以上,数据惊艳

2、泽布替尼头对头比较,压过伊布替尼

百济神州宣布自主研发的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商品名:百悦泽®)在全球3期头对头研究ALPINE试验中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终期分析结果。经独立评审委员会(IRC)和研究者评估,泽布替尼对比伊布替尼,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R/R)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取得PFS的优效性(HR:0.65[95% CI,0.49 ~ 0.86],p = 0.0024)。24个月时,IRC评估的泽布替尼PFS率为79.5%,而伊布替尼则为67.3%。基于ALPINE研究,泽布替尼成为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一款对比伊布替尼,取得PFS与总缓解率(ORR)双重优效性的BTK抑制剂。

详细见:NEJM:泽布替尼头对头比较伊布替尼对CLL的疗效与安全性

3、CD79b的ADC类药物Polatuzumab Vedotin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olatuzumab vedotin是一种靶向CD79b的抗体-药物偶联物(CD79b广泛表达于恶性B细胞表面),已获得FDA批准与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r/r DLBCL。

本研究是一项双盲、安慰剂为对照、国际性的3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调整的R-CHOP方案(pola-R-CHOP:即长春新碱换成Polatuzumab vedotin)与标准的R-CHOP方案相比在既往未治疗过的中高风险DLBCL患者中的治疗效果。18-80岁的受试患者被随机(1:1)分成两组,接受6个疗程的pola-R-CHOP或R-CHOP,联合两个疗程的利妥昔单抗(单用)。主要终点是调查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率和安全性。

共有879位患者被随机分至两组:pola-R-CHOP组 440位,R-CHOP组 439位。中位随访了28.2个月后,pola-R-CHOP组和R-CHOP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是76.7%和70.2%(进展、复发或死亡的风险比是 0.73,p=0.02)。两组间的2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88.7% vs 88.6%,HR 0.94,p=0.75)。两组的安全性问题相差无几。详细见:NEJM:采用Polatuzumab Vedotin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4、CD30的ADC类药物Brentuximab Vedotin对霍奇金淋巴瘤展示巨大潜力

(1)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儿童和青少年高危霍奇金淋巴瘤,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达92%

AHOD1331研究结果,展示brentuximab vedotin 对儿童和青少年的高危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疗效与安全性。通过将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 (ADC) brentuximab vedotin (BV) 与标准化疗方案相结合,儿童复发的可能性降低了 10%。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3 期试验,受试者为 2 至 21 岁的既往未经治疗的 IIB 期霍奇金淋巴瘤伴大块肿瘤或 IIIB、IVA 或 IVB 期患者。患者被分配接受 brentuximab vedotin 与多柔比星、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的五个 21 天周期(brentuximab vedotin 组)或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和环磷酰胺的标准儿科方案(标准-护理组)。

结果显示,在 153 个机构的 600 名患者中,有 587 名符合条件。与 brentuximab vedotin 组相比,brentuximab vedotin 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42.1 个月(范围,0.1 至 80.9),3 年无事件生存率为 92.1%(95% 置信区间 [CI],88.4 至 94.7)。标准治疗组为 82.5%(95% CI,77.4 至 86.5)(事件或死亡的风险比,0.41;95% CI,0.25 至 0.67;P<0.001)。

brentuximab vedotin 组和标准治疗组之间接受受累部位放射治疗的患者百分比没有显着差异(分别为 53.4% 和 56.8%)。两组的毒性作用相似。 brentuximab vedotin 组的 3 年总生存率为 99.3%(95% CI,97.3 至 99.8),标准治疗组为 98.5%(95% CI,96.0 至 99.4)。详细见:NEJM: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儿童和青少年高危霍奇金淋巴瘤,3年无事件生存率高达92%

(2)Brentuximab Vedotin在III-IV级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共有 664 名患者被分配接受 A+AVD,670 名患者接受 ABVD。 在中位随访 73.0 个月时,A+AVD 组 39 名患者和 ABVD 组 64 名患者死亡(风险比,0.59;95% 置信区间 [CI],0.40 至 0.88;P = 0.009)。 A+AVD 组的 6 年总生存率估计值为 93.9%(95% CI,91.6 至 95.5),ABVD 组为 89.4%(95% CI,86.6 至 91.7)。 A+AVD 组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 ABVD 组(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0.68;95% CI,0.53 至 0.86)。 与 ABVD 组相比,A+AVD 组中接受后续治疗(包括移植)的患者更少,并且 A+AVD 组报告的继发性癌症更少(23 名 vs. 32 名患者)。 在使用 A+AVD 观察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增加后,建议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一级预防。 与 ABVD 相比,A+AVD 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更多,但两组中的大多数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时事件得到解决或改善。研究也发表于2022年度的NEJM上。

5、ROR1 ADC药物Zilovertamab vedotin展现淋巴瘤治疗的潜力

Zilovertamab vedotin I期临床的适应症为淋巴恶性肿瘤,该项试验共招募了32名接受过既往治疗的患者入组,包括套细胞淋巴瘤(n=1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7),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5),滤泡淋巴瘤(n=3), Richter转化淋巴瘤(n=1),边缘区淋巴瘤患者(n=1),患者每3周接受zilovertamab vedotin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在该项试验中,除ADC中含有的Monomethyl auristatin E导致的急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累积性神经病变,Zilovertamab vedotin未带来超出预计的毒性,并显示出抗肿瘤活性。Zilovertamab vedotin在15名MCL患者中的7名(47%;4 名部分和 3 名完全)和5名DLBCL患者中的3 名(60%;1 名部分和 2 名完全)中产生了客观肿瘤反应。详细见:NEJM:默沙东ROR1 ADC展现淋巴瘤治疗的潜力

6、双特异性抗体在血液肿瘤呈现潜力

(1)皮下注射Epcoritamab治疗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Epcoritamab是一种皮下注射的CD3xCD20 T细胞参与的双特异性抗体,可激活T细胞,指导其杀伤恶性CD20+ B细胞。单剂Epcoritamab已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中显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

本研究是一项剂量扩展的I/II期队列研究,招募了既往至少接受过二线治疗的复发性或难治性CD20+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予以Epcoritamab(28天/疗程,第1个疗程的第1-3周每周增加一次剂量,然后每周予以一次全剂量,第4-9个疗程时,每两周重复一次,随后每4周重复一次)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

截止2022年1月31日,共157位患者接受了研究治疗(中位年龄 64岁,既往治疗中位次数:3次;61.1%为原发难治性疾病;既往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暴露率 38.9%)。中位随访了10.7个月,总缓解率为63.1%,完全缓解率为38.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是12.0个月。在关键的预定的亚组中,总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相似。详细见:J Clin Oncol:皮下注射Epcoritamab治疗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

(2)双抗Mosunetuzuma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

Mosunetuzumab 是一种 CD20×CD3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可重定向 T 细胞以消除恶性 B 细胞。在一项1期研究中,Mosunetuzumab 在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耐受性良好,而且表现出了治疗活性。

这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单组的2期研究,招募了年满18岁、组织学明确诊断的、ECOG表现状态0-1分的滤泡性淋巴瘤(1-3a级)患者。予以Mosunetuzumab治疗(21天为一疗程)。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接受8个疗程的治疗,获得部分缓解或病情稳定的患者持续治疗最多17个疗程。主要终点是完全缓解率,并与接受pan I类PI3K抑制剂Copanlisib治疗的类似患者群体中14%的完全缓解率进行比较。

2019年5月2日-2020年9月25日,共招募了90位患者。截止2021年8月27日,中位随访了18.3个月。54位(60.0%)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观察到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opanlisib治疗的历史对照完全缓解率(14%,p<0.0001),因此,实现了主要研究终点。详细见:Lancet Oncol:双抗Mosunetuzumab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

(3)Teclistamab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Teclistamab 是一种 T 细胞重定向双特异性抗体,可靶向 T 细胞表面表达的 CD3 和骨髓瘤细胞表面表达的 B 细胞成熟抗原。在该研究的第一阶段剂量探索部分,Teclistamab 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

这是1-2期研究,招募了至少经三线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 CD38 抗体的三类暴露)后复发或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 0.06 mg 和 0.3 mg/kg 的递增剂量后,患者每周接受一次 Teclistamab 皮下注射(剂量为 1.5 mg/kg)。主要终点是总缓解率。

共165位患者接受了 Teclistamab 治疗,77.6%的患者是三类药物难治性疾病(既往治疗线数中位值:5线)。中位随访了14.1个月,总缓解率是63.0%,65位(39.4%)患者获得了完全缓解或更好。44位(26.7%)患者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的MRD阴性率为46%。缓解的中位持续时间是18.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是11.3个月。详细见:NEJM:Teclistamab治疗复发性/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7、CAR-T细胞治疗继续在血液肿瘤中累积证据

(1)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一线治疗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国际3期试验。受试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一种自体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或标准护理(研究者选择且方案明确的化学免疫疗法治疗两个或三个周期,然后对有反应的患者进行高剂量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化学免疫疗法)。

该研究共有180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axi-cel治疗,179名患者接受标准治疗。无事件生存期的主要终点分析表明,axi-cel治疗优于标准治疗。在中位随访24.9个月时,axi-cel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8.3个月,标准治疗组为2.0个月,24个月的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41%和16%(事件或死亡的风险比为0.40;95%置信区间为0.31至0.51;P<0.001)。axi-cel组中83%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中50%的患者出现缓解(分别有65%和32%的患者完全缓解)。在一项中期分析中,axi-cel组的2年估计总生存率为61%,标准治疗组为52%。91%的接受axi-cel的患者和83%的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发生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在接受axi-cel的患者中,3级或更高级别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率为6%,3级或更高级别的神经系统事件发生率为21%。没有发生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系统事件相关的死亡。

由此可见,与标准治疗相比,Axi-cel治疗显著改善了早期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无事件生存期和治疗反应,但伴有预期的高毒性水平。详细见:NEJM: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为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的效果如何?

进一步,一项2期、多中心、单组ZUMA-12研究(Clinical Trials.gov NCT03761056)中,研究人员评估了滤泡性淋巴瘤CAR-T细胞疗法Axicabtagene Ciloleucel(Axi-Cel),一种自体抗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对40名 高危LBCL患者一线疗法的效果。可评估疗效患者(n = 37)的主要终点得到了满足,CRR为78%(95%置信区间(CI)为62-90),ORR为89%(95%CI为75-97)。截至2021年5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5.9个月),73%的患者保持客观缓解;未达到中位DOR、EFS和PFS。分别有3名患者(8%)和9名患者(23%)发生 3级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和神经系统事件。没有患者发生与治疗相关的 5级事件。所有患者均出现强劲的CART细胞扩增,达到峰值的中位时间为8 天。详细见:Nat Med:Axicabtagene ciloleucel作为高危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Liso-cel vs 标准疗法二线治疗原发难治性/早期复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

TRANSFORM研究是一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3期试验,旨在对比 liso-cel 与标准疗法二线治疗原发难治性或早期(≤12个月)复发性 LBCL 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报告了预定的中期分析结果。

在该研究中,18-75岁、ECOG表现状态评分≤1分、器官功能可、PET阳性、可进行自体 HSCT 的 LBCL 患者随机(1:1)接受 liso-cel(100x106 个CAR+T细胞)或标准疗法。主要终点是疗效和安全性。2018年10月23日-2020年12月8日期间,筛查了232位患者,其中184位被随机分至 liso-cel 组(n=92)或标准疗法组(n=92)。截止2021年3月8日,中位随访了6.2个月。Liso-cel 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明显长于标准疗法组(10.1个月 vs 2.3个月;风险比[HR] 0.35,p<0.0001)。详细见:Lancet:Liso-cel vs 标准疗法二线治疗原发难治性/早期复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

(3)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作为二线治疗不进行HSCT的复发或难治性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

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的一线治疗后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且治疗选择有限。该研究(PILOT)评估了一种自体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 (CAR) T细胞产物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作为二线治疗不进行HSCT的复发或难治性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PILOT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的2期试验,招募了年满18岁的、接受过一线治疗的不进行HSCT(医生决定的)的PET阳性的复发性/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予以淋巴清除化疗后,连续两次输注Lisocabtagene maraleucel(总剂量约100×106 CAR+ T细胞)。主要终点总缓解率。

2018年7月26日至2021年9月24日期间,共有74位患者接受了白细胞清除术,其中61位接受了Lisocabtagene maraleucel(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集);中位年龄是74岁(范围 70-78岁),24位(39%)是女性,54位(89%)是白种人。在这61位患者中,16位(23%)的ECOG表现状态为2分,33位(54%)为难治性疾病,13位(21%)是在一线治疗后1年内复发,15位(25%)是在一线治疗12个月后复发。

中位随访了12.3个月。49位(80%)患者获得缓解(p<0.0001)。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8%)、白细胞减少症(21%)和血小板减少症(20%)。13位(21%)患者报告了Lisocabtagene maraleucel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无治疗相关死亡。23位(38%)患者发生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19位(31%)患者经历了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无4级不良事件或死亡。详细见:Lancet Oncol: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二线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

(4)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Tisagenlecleucel或标准治疗比较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国际3期试验,涉及在一线治疗后12个月内无反应或发生进展的侵袭性淋巴瘤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Tisagenlecleucel联合可选的桥接治疗(Tisagenlecleucel组)或挽救性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标准治疗组)。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事件生存期,定义为在第12周评估或死亡时或之后从随机化到疾病稳定或进展的时间。如果在第12周评估时或之后发生了定义的事件,则允许交叉接受Tisagenlecleucel治疗。该研究的其他终点包括反应和安全性。 该研究共有322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在基线时,Tisagenlecleucel组的高级别淋巴瘤患者百分比高于标准治疗组(24.1% vs. 16.9%),国际预后指数评分(范围0至5,得分越高表示预后越差)为2或更高(65.4% vs. 57.5%)。Tisagenlecleucel组共有95.7%的患者接受了Tisagenlecleucel治疗;标准治疗组32.5%的患者接受了自体HSCT。从白细胞分离术到Tisagenlecleucel输注的中位时间为52天。Tisagenlecleucel组共有25.9%的患者在第6周出现淋巴瘤进展,而标准治疗组的这一比例为13.8%。两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3.0个月(Tisagenlecleucel组中事件或死亡的风险比为1.07;95%置信区间为0.82至1.40;P=0.61)。Tisagenlecleucel组46.3%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42.5%的患者出现缓解。Tisagenlecleucel组10名患者和标准治疗组13名患者死于不良事件。 由此可见,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Tisagenlecleucel治疗并不优于标准疗法。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哪些患者可以从每种方法中获得最大的益处。详细见:NEJM: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的Tisagenlecleucel或标准治疗比较

(5)BCMA CAR-T细胞治疗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针对嵌合抗原受体 (CAR) T 细胞疗法的 B 细胞成熟抗原 (BCMA) 在复发和/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RRMM) 受试者中显示出令人信服的临床活性和可控的安全性。 CART-ddBCMA 是一种自体抗 BCMA CAR T 细胞疗法,具有针对 BCMA 的独特合成结合域,而不是典型的 scFv 方法、4-1BB 共刺激基序和 CD3-zeta 激活域。 结合域是一种小的稳定蛋白,称为 D 域,包含 73 个氨基酸。 CART-ddBCMA 正在一项首次人体临床研究中进行研究。

这项 1 期、多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试验招募了 RRMM 受试者,这些受试者之前接受过 ≥ 3 种方案,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 CD38 抗体,或者是三重耐药的。 在第 -5 至 -3 天每天进行淋巴清除(氟达拉滨(30 毫克/平方米/天)和环磷酰胺(300 毫克/平方米/天)),然后在第 0 天以单次输注方式给予 CART-ddBCMA。剂量递增 在 100 (DL1) 和 300 (DL2) x 106 (+/- 20%) CAR+T 细胞下进行,并在 DL1 继续登记,以进一步评估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药代动力学和动力学。 主要终点是不良事件 (AE) 的发生率,包括剂量限制性毒性 (DLT)。 其他结果指标包括根据 IMWG MM 统一反应标准评估的临床反应的质量和持续时间、微小残留病 (MRD) 的评估、无进展和总生存期以及血液中 CAR+ 细胞的量化。 MRD阴性结果通过二代测序(Adaptive clonoSEQ)获得。 结果显示,在 2022 年 5 月 3 日进行的最后一次数据截止时,37 名患者(患者,中位年龄 66 岁(范围:44-76 岁))入组,33 名接受了 CART-ddBCMA,31 名可评估初始安全性和临床反应。 CART-ddBCMA 输注后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12.1 个月。 27 名受试者接受了 DL1(6 名接受剂量递增,21 名接受剂量扩展,25 名可评估),6 名接受 DL2(全部可评估)。 CAR+ 细胞占总 CD3+ T 细胞的中位数为 72% (48-87%); 中值 VCN 为 2.2 拷贝/细胞 (1.1-3.5); 中位细胞活力为 99% (91-100%),中位细胞生产产量为 11.59 亿个细胞 (470-1626)。 受试者先前接受过 5 (3-16) 线治疗的中位数。详细见:ASH 2022:BCMA CAR-T细胞治疗对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RRMM) 的ORR高达100%

(6)CD7 CAR-T细胞治疗T-ALL/LBL

CD7靶向嵌合抗原受体 (7CAR) T细胞的衍生通常需要遗传操作来消融CD7基因或阻断CD7细胞表面表达。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从体块T细胞中获得自然选择的7CAR (NS7CAR) T细胞,能够通过最小化可接近的CD7表位来克服主要的自相残杀。

在其第一阶段人体试验中,20位复发性/难治性T-ALL患者(n=14)和T-LBL患者(n=6)接受了NS7CAR治疗。19位患者在第28天时获得了骨髓残余病灶阴性的完全缓解(CR),9位患者中有5位获得了髓外完全缓解。详细见:Blood:采用自然选择的CD7 CAR-T细胞治疗T-ALL/LBL

8、三联疗法、移植及维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已经进入新药治疗时代,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在这种治疗格局下,ASCT的必要性引起广泛讨论。

探讨新诊断MM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RVd])诱导,随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再使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直到疾病进展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接受1个周期的RVd治疗,将这些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均接受额外的2个周期RVd加干细胞动员后,一组接受5个额外的RVd周期(RVd alone组),一组使用高剂量马法兰加ASCT,序贯2个RVd周期(移植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来那度胺治疗(10mg/d,如可耐受增加为15mg/d),直到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副作用,或两者兼有,或退出临床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完成方案规定的治疗后,建议对复发的RVd alone组患者进行非试验挽救性移植,但非强制;移植组的患者可以进行二次移植。后续治疗的选择是根据病人和医生的共同决定做出的。

主要结果显示,在357例RVd alone组患者和365例移植组患者中,中位随访76.0个月时,RVd治疗组vs移植组:中位PFS:46.2个月 vs 67.5个月(HR 1.53,95%CI 1.23-1.91,P<0.001);≥PR:95.0% vs 97.5%(P=0.55);≥CR:42.0% vs 46.8%(P=0.99);≥3级TEAE:78.2% vs 94.2%;5年OS:79.2% vs 80.7%(HR 1.10;95% CI 0.73-1.65)

这项3期DETERMINATION研究证明ASCT一线治疗在改善TE-NDMM患者PFS中的作用。亚组分析显示,高危亚组从ASCT中获益最为显著,PFS从17.1个月提高到55.5个月,HR(95% CI)为1.99(1.21-3.6)。

9、套细胞淋巴瘤治疗获进展

(1)伊布替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治疗未经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

我们将 65 岁或以上的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依鲁替尼(560 毫克,每天口服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作用)或安慰剂,以及六个周期的苯达莫司汀(90 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和 利妥昔单抗(每平方米 375 毫克)。 有客观反应(完全或部分反应)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每 8 周给药一次,最多 12 次额外剂量。 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 还评估了总生存期和安全性。

结果:在 523 名患者中,261 名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依鲁替尼治疗,262 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在中位随访 84.7 个月时,依鲁替尼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80.6 个月,安慰剂组为 52.9 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比为 0.75;95% 置信区间为 0.59 至 0.96; P = 0.01)。 伊布替尼组完全缓解患者的百分比为 65.5%,安慰剂组为 57.6%(P = 0.06)。 两组的总生存期相似。 伊布替尼组治疗期间 3 级或 4 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 81.5%,安慰剂组为 77.3%。

结论:伊布替尼治疗联合标准化学免疫疗法可显着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与已知的单个药物的安全性一致。

(2)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疗效

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疗效,也有发表,中位随访了35.3个月后,总缓解率达到了83.7%,其中77.9%的患者是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到。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是33.0个月。36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7.6%和74.8%。详细见:Blood:泽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的长期疗效

10、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治疗IDH1突变AML

艾伏尼布(Ivosidenib,拓舒沃)是IDH1突变的首创、口服、强效、靶向小分子抑制剂,一项纳入23例新诊断的IDH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1b期试验的数据显示,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具有令人鼓舞的临床活性。艾伏尼布单药治疗(500 mg每日一次)已在美国获批单药治疗成人IDH1-突变型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以及年龄≥75岁或患有无法使用强化诱导化疗的新诊断IDH1突变AML的成人患者。

患者于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入组,截至2021年3月18日(数据截止),在筛选的295例患者中,146例接受了随机(图1),其中72例分配至艾伏尼布+阿扎胞苷组(中位年龄76.0岁),74例分配至安慰剂+阿扎胞苷组(中位年龄75.5岁)。

中位随访12.4个月。艾伏尼布+阿扎胞苷组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长于安慰剂+阿扎胞苷组(治疗失败、缓解后复发或死亡的风险比为0.33;95%置信区间[CI],0.16~0.69;P= 0.002)(图2A)。由于两组均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在第24周时未达到完全缓解,因此两组的中位EFS相同(均为0.03个月);但与安慰剂+阿扎胞苷组6个月时无事件率20%和12个月时无事件率12%相比,艾伏尼布+阿扎胞苷组6个月时估计无事件率为40%,12个月时估计无事件率为37%。详细见:NEJM:艾伏尼布联合阿扎胞苷治疗IDH1突变AML的3期研究结果公布,患者获益显著

相关资讯:

朱军教授:2021年淋巴瘤治疗进展盘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梅斯盘点:2022年实体肿瘤领域十大临床研究进展

肿瘤领域一直是研究热点,梅斯小编针对实体肿瘤,汇集2022年度十大临床研究进展,经飨读者。

梅斯盘点:2022年度中国心血管领域十大进展

2022年即将接近尾声。虽然处于疫情中,中国在心血管领域也取得不错的发展。梅斯医学为大家精心盘点中国2022年心血管领域10大重磅研究与进展。

梅斯盘点:2022年中国医学十大进展

2022年,正如年初预测的那样,中国医学在多方面取得重大的突破,下面梅斯小编就全面给您盘点一下。当然,也有一些遗憾,例如国产创新药物泽布替尼头对头比较伊布替尼对CLL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NE

梅斯盘点:2022年度缺血性卒中十大临床研究进展

2022年岁末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过去一年卒中领域的重大进展,共同找寻卒中研究的未来道路。

梅斯盘点:2022年度中国神经病学领域十大进展

2022年度应该是中国神经病学领域的腾飞的第一年!

梅斯盘点:2022年十大医学突破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医学突破,但是哪些能进入十大呢?小编给您试着盘点一下